為了迎接大數位時代的來臨,AR、VR與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由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的數位能力儼然成為國家重要的政策之一,因此行政院經濟部的工業局,根據「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的主軸五:「培育跨域數位人才」行動計畫,以PPP(Problem-solving、Practice、Project-based)的模式將產學研進行鏈結,目標在於培養350名實務專題研習學員,提供學生國內外數位經濟相關課程,並且開設進階及專業實體課程,以6個月密集的人才加速培育計畫,大專生需先經過一連串審查、篩選與法人單位媒合的程序才能被選中。
今年是DIGI+Talent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的第二屆,受去年第一屆也同樣在資策會同單位拿下五星大賞的學長鼓勵,我與我的夥伴彭麒安一同去參加本次計畫,想要給自己實力能夠大幅成長的理由,也希望藉此證明南大學生的實力。經過複雜的篩選程序,我跟麒安很順利的爭取到計畫參與的資格,計畫從當年度七月份開始,我們必須預期在接受這個挑戰前,要能有把握安頓好校內的畢業專題製作、研究所的推甄等繁雜的事項,即便當時我跟麒安眼前都面臨了極大挑戰,但這對於已經有多次合作經驗的我們來說,雖然又是一個全新的難題,但我有信心可以順利挺過這次的困難,每當我又要接受全新挑戰時,我總會告訴自己:「事情雖然很多,但只要做好時間管理,想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就能順利挺過!」在這樣的精神砥礪之下,我和麒安成功在海選會取得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的研習資格,對於同樣在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出身的我們而言簡直如魚得水。
在接下來半年的時間裡,為了能在DIGI+數位新星大賞拿到好成績,我們開發了一套英語學習的APP,能夠結合英語村的實體場館,並且以AR、VR和Google Speech API等技術去滿足功能所需之效果,我們甚至有跟高雄市的教育局合作,透過他們所提供之OpenID,進而去紀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希望能藉由數位科技來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現有的英語村場館增加更多的學習型態和元素,強化並補足老師在傳統教學制度上需要注重的部分,成功在資策會的會內初選得到長官的青睞,而得以代表資策會參加數位新星大賞,並且與其他研習單位的參賽隊伍一較高下。到了比賽當天,主辦單位邀請了各大媒體來採訪,評審的身份橫跨了產、官、學、研,從大學系主任到Unity台灣區總經理都有,因此這些來自不同專業角度所提出的觀點以及建議都相當有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也相當爭氣的在這次DIGI+數位新星大賞奪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在這次計畫參與的過程中,不但與夥伴麒安磨出更深的革命情感,也因此獲得了相當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