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名為創作的戰爭

發佈日期:2018-12-24

陳佳華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一場名為創作的戰爭

 

  創作是一場在痛苦反覆掙扎的戰爭而敵人正是你自己

 

  每一篇作品的產出都得耗盡作者的精、氣、神,在不斷自我辯證的循環中打擊自己,掏盡內心深處的靈魂,修修改改,最終停筆,完成嘔心瀝血之作。童話是我第一次接觸與書寫的文類,首次書寫就能得到松濤文藝獎的首獎內心萬分震驚與欣喜,三上時修了國文系的兒童文學概論,開啟了我對兒童文學的認識,非常感謝小昭老師的用心教導,透過這堂課得以讓我學習兒童文學這個文類:用淺顯的字彙傳遞生動的意念,專為兒童編寫,以趣味為主的幻想故事。

 

  既然是幻想故事,那麼在童話的世界裡就沒有不可能,也許是一個穿越到魔法世界的神奇入口,抑或是會開口說話的小熊布偶,又或者主角爬到天上來到巨人的家,作家林良說到:「童話是合情合理的胡說八道。」在作者為孩子創造出來的世界中只要能自圓其說又符合邏輯,一切就都是可能的,兒童文學讓我找回童年的那雙眼,如果用大人的視角看待故事的合理性,也許沒有任何一篇故事符合所謂的標準,想想小時候踮起腳尖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自己,想像力就是你手中的魔筆,握起筆你就無所不能,成為自己故事的最強主宰者。

 

  表面上童話的世界是虛構幻想的,充滿誇張、超現實的情節表現,可故事卻往往反映現實社會,時常帶有象徵意涵,而擬人化物性是兒童文學的重要元素,在童話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不論是小貓小狗還是布偶玩具,對兒童來說任何動物與物品皆像人一般,有情感思想能開口說話,而當動物和物品被擬人化時,仍然必須遵循原本的物性,依照動物或物品本來的特質進行故事描繪,當你把握住這兩點就掌握好大半故事了,離好作品又更近一大步。

 

  再來故事本身最重要的就是發揮你的想像力,以及注入自身真摯的情感。現代童話和古典童話已有不同,想像力不一定要是虛構的魔法世界,更重要的是發揮你對故事、角色的創意,寫別人不曾寫過的情節,若是想改編或模仿經典,不是不可以,只是要說得有新意,不落入老梗的俗套,而發揮想像力雖然聽起來很抽象,但在小昭老師的課堂會給予我們小練習,這些練習就是在激發你的想像力,想像力並不是虛無飄渺,而是能透過腳踏實地的訓練得以進步的事物,最後將故事和自身生命經驗連結,才能寫出打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故事。

 

  不論何種創作都是相通的,走在創作的路上總是痛不欲生,就有如孕婦陣痛分娩的生產過程,即使艱辛仍要繼續,當最後終於懷抱著手中嬰孩,那刻作品的誕生就是最甜蜜的禮物,洗盡過程中的自我懷疑和他人的批判眼光,打贏這場名為創作的勝戰,而你克服的最大敵人其實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