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書法合學

發佈日期:2019-05-26

鍾爾芹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籌辦畢業展的過程接觸到許多跨領域的學習,在「墨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主題,不僅僅是即將回到家鄉的大四生的感觸,同時蘊含四年的學習里程與成果。而我,從大一每週書法課前二十四小時大陣仗布置書法用品,磨蹭到睡前兩三小時才提筆寫作業;總說要好好醞釀,爸爸便會笑著搖搖頭,默默地將電視音量調低,讓我在飯廳的大桌上挑燈畫符。起初或許就是父母的極力推薦、學姊描述全修與專題的難處、看人寫著好字的療癒,還有自己帶著挑戰的企圖心,鑽進這個黑白幻測的世界。小時候用左手寫書法有點障礙,踏入學程便決心放棄慣用左手。那年吧,課堂介紹的帖子或書法家陌生又遙遠,只能瞪著筆下歪扭的線條發愁,手好像不是自己的手,不聽使喚還無力顫抖;而課堂每次的批改和講評都像試膽大會,即使是稱讚鼓勵仍覺得落於人後,那段過程更多的是心理戰的克服與建設。對於紙、筆、墨的熟悉到第二年漸漸長進,便有心思探索手上的帖子;第三年當交換生而中斷,轉眼回到學校畢展已經啟動,沒有時間害怕、比較、拖延、顫抖,也不再是老師選好帖為大家講解。原本以為會很焦慮,反而在彈性中找到喜歡的字並有更多研究與認識,從內容、落款、蓋印到送裱,當爸媽從作品旁經過給予的肯定,書法終於不再是難以面對的深淵,右手也已能穩住用筆,漫長的歷程見到些許的果實,自己也逐漸享受到寫字的樂趣。

    畢業前用三件作品的呈現,亦是大家嘔心瀝血之作,而我自己的三件有《臨米芾中秋詩帖》,是適逢中秋,讀到米芾的中秋詩帖,別於團圓相思而輾轉表達自己仕途的曲折,貼近個人的視角讓讀者產生深淺不同的感受;兩次書寫的疏密對比,中間提及「間有一兩字好」,得見其對書法的自我要求,米芾寄情於翰墨所取得的自由與平衡,彷彿也是每個人職場順逆或其他長才展露的寫照,在矛盾中尋見保有自我的方法。《自運時間在流逝》則是讀哈佛校訓中最簡短卻最扎心而深刻的幾個字。曾聽人說過,熬過的人與時間成為朋友,不然就是敵人。世界很大,是否每天都在前往夢想的路上?不論人海茫茫又或無人的路上,願我們珍惜時光,把握當下;願我們展翅翱翔,都能找到方向。《自運邵雍梅花詩之十》同為自己所感,自古對梅百詠,而我單羨其能生長於寒冬,在刺骨中伸展有限的生命與色彩;或許四季各有屬性,梅花的傲然挺立展現於嚴峻的寒凍裡,正所謂:困境能夠彰顯品格。品格並非困境塑造而來,而是平時的培養,春光中的爭豔不足為奇,冷風中的盛開顯得獨特清逸,梅花可說是生命表現的理想模式。籌辦展覽的過程,在美宣的角色也有對於軟體、海報或邀請卡設計的心接觸,然而學習本能帶來充實的滿足,不論知識技巧立於何種階段,此時的我便是以書法為傲,因為自信,因為喜歡,所以覺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