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與演出(一)實習心得

「戲劇製作演出(一)」實習課程心得>戲劇製作與演出(一)實習心得
發佈日期:2019-05-31

李昀庭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下學期的實習進到了劇場內,負責帶位和隨時注意內場狀況,比起上學期的實習內容,多了更多與觀眾互動的機會。整場演出中,我都必須待在後方,注意觀眾是否有找到位置以及留意尋找廁所的觀眾。起初我不夠熟悉場地的座位號碼,很怕帶錯位,感謝志工姐姐前面幾次都會提示我大概方向,並放手讓我自己帶觀眾到位置上,自己走過幾次後,就理出了座位的規律,最後志工姐姐也放心讓我自己和觀眾互動,只在一旁觀察是否有突發狀況發生。

    這次實習的場次都是明華園的演出-「貓王」,因為這是成大醫院回饋給志工的一場活動,觀眾族群比較特殊,都是屬於年齡層較高的長者,所以行動不便的觀眾也較多。像是有觀眾會當場希望換到比較後面的位置,因為越靠近舞台的位置,必須走過小小的下坡,對於年長者而言是很大的負擔,也有觀眾想換到靠近走道的位置,方便行動不便的長者上洗手間。在這之中我看見了長者進劇場看戲時的需求,我想可以在劃位時依據各觀眾的身體情況安排座位,對於長者而言並不是坐在中間或越靠近舞台,就是我們認知的「好座位」,更該考量到他們看戲過程中的舒適度,例如上洗手間的方便性和入場的友善程度。其實平常看戲,我很少看見年長者是觀眾之一,我想這場除了是因為回饋志工,「明華園」也是吸引他們來的原因,從他們進來的眼神就可以辨別很多觀眾是沒有看過戲也沒有來過演藝廳,每個人一進到演藝廳內部,看見寬敞的舞台和一大片的觀眾席,有人甚至發出「哇~」的一聲,臉上充滿喜悅,期待等等會看見怎樣的演出。就是因為看見他們的神情,我更覺得考量到對長者的友善性是非常重要的,很希望他們第一次看戲經驗是愉快的,而不是「給人添麻煩」。在多個要求更換座位的觀眾之中,有一組是父親帶著年邁的父親來看戲,可以看出父親行動緩慢也需要兒子的攙扶,好不容易走到自己的排數後,發現座位被安排在中間,需要經過好幾位觀眾面前,我看著兒子帶著歉意的表情一一詢問靠走道的觀眾是否願意互換位置,突然之間我感到不捨,我想如果能在劃位時能夠依據他們的需求安排適合的位置,或許就不會有如此尷尬的場景發生了。

    每次實習都是跳脫觀眾的身分去觀察劇場,當觀眾時我只會注意演出,然而實習除了能夠幸運看到演出之外,多了與觀眾接觸的機會,像是這次就接觸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讓我對劇場座位設計有了省思。即使看了兩次一樣的演出,我不覺得無聊,因為可以看出演員與前天不同的狀態,演員即興的台詞讓觀眾比昨天有更多反應,看出兩天之中劇團對演出的微調,我想舞台劇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即使是同樣的劇目,甚至是一樣的演員,都不能演出和昨日相同的感覺。感謝大一的實習經驗,除了讓我看了許多精彩的演出,也刺激我對於演出之外的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