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青共學—南大耆福小天使服務隊2.0」師生共學計畫

107(2)合作學習團體等學習活動-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銀』青共學—南大耆福小天使服務隊2.0」師生共學計畫
發佈日期:2019-06-11

張庭瑄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

名稱:「『銀』青共學—南大耆福小天使服務隊2.0」師生共學計畫

共學時間:5/8、5/15、5/29、6/5

心得分享:

現今科技日趨發達,3C產品的推進更是一日千里,教導長輩使用智慧型手機並非是要求他們追求潮流、順應時勢,而是希望科技能為他們在日常的生活應用上帶來更多的方便。這同時也是與世界的連結,倘若心有多大、世界便多大,誠如大學一書中提到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期望長輩也能每天不斷的吸收新知,沒有什麼是是比學習還要讓人更期待的事了!

在加入光旭老師與郡王里里長合作的共學團時,由於是要教社區長輩使用手機的基本功能,那時擔心與長輩的相處會不自在,並且擔憂我不是很流利的台語會很難和長輩溝通,因此還有小小的擔心了一下,甚至在活動前常與同學和父母練習用台語對話,但是當實際教授完第一堂課時,就完全沒有這個顧慮了,我說著一口破台語,長輩卻絲毫不在意,還是很認真地給予我回應,因此我認為,當我們把認真的態度拿出來,長輩就會同樣以認真來回應我們。有許多事都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當付諸實行時就會發現,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這次參與共學中,老師和里長有先和我們約出來討論課程的編排及活動時間,基本上都會以學生方便的時間優先,並且隨時追蹤學生的準備進度,使得每一次都能有充分的準備後再進行教學。教學時間一次大概為1.5個小時,但對教學來說,其實時間是有點緊迫的,因為有些長輩需要一步步地反覆操作及複習,因此如果時間短的話,能夠使他們熟練的成效有限,所以希望下次若有共學的活動時,能將周次或時間再延長,對長輩們的學習也比較縝密。

在師生共學期間,我們一共上了四堂的課程,每次的課程都不一樣。在教學時,我們實際去製作教材,並且討論可以帶給長輩什麼樣的手機操作內容才最為適合他們,整個討論的過程裡,夥伴們集思廣益,用各種不同的觀點去切入,如何將教材簡單又明確的呈現,這過程中使我成長很多。有的時候,我們都會基於自身的立場去思考,但經過想法間的碰撞及摩擦,反而能產出更多有趣及實用的點子。

當然教學的過程中也並非一次到位,比如說第一次的教學是以在台上講解PPT的方式進行,但後來發現許多長輩會跟不上講者的進度,因此在檢討會時就有針對這項教學方式進行檢討,在後來的每一次教學裡,我們採用分組教學的模式,讓幾位長輩由指定的夥伴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倘若遇到不熟悉的操作步驟時,長輩也能及時獲得指導。我發現共學團體最重要的便是檢討會了,因為會針對發現的問題去解決、調整方式,因此才能使往後每一次的活動流程更為順暢、有效。

在教學時,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長輩們上課時的態度。他們會很認真地聽我們講解,甚至是拿起紙筆就開始做筆記,唯恐自己會漏掉什麼資訊,這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我曾經和同學開玩笑地討論過,倘若要當老師,學生是長輩的話教起來會比較有成就感,因為他們總是會很認真地聽你上課。反觀我們做學生本身,在上課完全不滑手機、不做自己的事,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我細細的思考其中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受教育程度的關係,在過去長輩的那個年代,通常都很難讀到大學,可能礙於家計、學費的負擔或進入大學的考試門檻,學習反而對他們來說是很珍貴的事情,因此在學習時,他們會比常人都來的認真努力。相較於我們,現在要考大學並無困難,對於唾手可得的學習資源,我們反而不懂珍惜。關於學習態度這點是我認為在此次共學團裡,身為學生的我們可以好好向長輩學習的一件事。同時,我也學到了長輩對知的渴求,無論在任何的階段,求職也好、參加社團活動也好,我們可以更加善用手上的資源,好好栽培自己,讓自己不荒廢青春、無愧於己。

除此之外,在共學活動中,我還有一件很開心的事,那就是讓長輩不再畏懼滑手機這件事。再進入這個活動以前,我們和里長開會,那時候里長就有提到長輩們怕自己按錯鍵,因此在操作手機上都很謹慎,只會接聽電話,卻不懂更進一步的使用,那時的我聽到時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但第一次教學時,我還真教到了一位阿姨對使用手機有著莫大的恐懼,那時我帶著她把操作的步驟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複習,記得快結束時她給了我很正面的回饋,她說,還好有妳欸,不然我都不知道手機還有這些功能。當下我真的很欣喜,喜悅的是,我將我所會的東西傳遞到另一個人的手上,那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在最後一堂課裡,我又遇到了那位阿姨,她十分熱情的跟我打招呼,並且跟我道謝,她說,謝謝有妳,我本來都不敢亂點亂按,現在都會了!我永遠都記得她那爽朗的笑聲和熱情的回饋,這是一幅很美好的畫,烙印在我心裡,讓一切努力都變得如此美好。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來貢獻於人世,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

即使是身為學生,也能透過付出來擁抱世界;貢獻自己微小力量這件事,本身就令人敬佩。很開心這次能加入共學團裡,我們學會走入人群,然後傳遞我們的理念及所學給更多更多渴求知識的人。

最後,我希望學校在宣傳此一合作學習團體等獎學金申請的訊息能加強,因為當初得知能申請獎學金時,其實繳交文件的時間十分急迫,倘若學校能和系上單位加強宣導及推廣,準備一定能更充分,也能讓這個共學計畫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