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淑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
剛開始是透過老師的宣傳才知道這個共學的活動,而原先加入社群的誘因主要是認為參與這次的活動能夠獲取多一些的經驗,但經過後來實際參與後,卻讓我慢慢體會到不同感受與學習到更多東西。
我們在剛開始加入時,只知道這次共學社群的目的是要幫助社區的老人,但是並不清楚實際會採取哪些方法去服務他們,等到後來與里長開行前會時,大家才瞭解我們這次主題是以手機教學為主,我認為這點其實是需要改進的,因為如果計畫的目標並沒有提前訂定時,可能導致時間的安排會過於緊湊,在實施時大家也可能因此陷入混亂,而且若能提前告知,亦能使參與者提前轉換心態,使其在活動時更快進入狀況,不過幸虧這次參與的成員大家都會在檢討會時提出意見,並透過理性溝通取得共識,所以讓這次的活動能夠圓滿、順利地完成。
我們在每週上課前都會先提前準備教材,每人都必須要事前熟悉這些內容,但其實這些並不是我們剛開始想的這麼簡單,像是第一週的主題是智慧型手機的基本操作,但是因為手機的系統分為IOS跟Android,結果並不是所有人都完全熟悉這兩種系統,導致在手機教學操作時有一些混亂,而後來舉辦檢討會時,我們認為當時應該把兩種系統分開入座,才能改善現場混亂的狀況,這部分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時間太緊迫,所以我們沒有提前思考到這個狀況。
在這次共學社群中我認為最應該改善的部分應該是活動時間的訂定,因為我們這次的活動時間是在我們加入後再確定後,所以導致有些人沒辦法每次都來參加,像是我們每次活動都是訂於每週三的4點到5點半,但因為有人常常有講座必須參與,所以常常會請假,讓其他參加的人必須要負擔更大的責任,對於其他認真參與的人有些不公平,最主要是希望大家既然參與了就要有責任心,不應該常常請假或是慣性遲到,所以我建議日後活動時間的訂定應該也須提前確定會比較好。
從這一次參與共學團體中,我學習到蠻多的事情:第一,我發覺到很多事情並不是像表面看起來很簡單,我們要實際去參與後,才能狗知道現場實踐、實作的困難度,所以日後在參與一些活動時,我將不會只看它的表面,而是會真的深入了解後再去評論,第二,透過參與這次的活動,我也學習到時間規劃的重要性,因為我們這次的活動期間是從期中後才開始,而這又與大學生每個學期最忙的時間差不多重疊,所以有點讓我有一些忙得不可開交,有了這次經驗,也讓我在日後的時間安排會更加注意,才不會手忙腳亂,第三,我認為這次的參與,也讓我增加了更多與他人合作的經驗,不管是在與組員或是與當地居民的對話中,都讓我在日後與他人溝通、協調時有很大的幫助,第四,我也體會到一群人合作的力量肯定勢必一個人的力量還大,因為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五,這次的活動也讓我在面對人群時更加包容,藉此亦訓練了自己的耐心、細心程度,對日後出社會也算是提前的訓練,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能藉由此次共學社群踏出校園,不僅僅是替他人服務,也能從中學習到與以往不同的服務經驗,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在這次活動中最讓我感動的點應該就是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後,居民都會很開心跟我們說謝謝的時候了,那時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幫助到他們,內心也是湧起了一陣陣喜悅,而且與居民相處時很放鬆,能夠跟他們聊聊天,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在對學校的機制設計方面,我有一點點的小建議,就是我認為有一些宣傳上的小問題,宣傳活動可能是不太夠的,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可以申請,建議日後可以多多跟一些較常舉行相關活動的老師宣傳,請其告知參與的學生申請,才不會讓大家錯過這個難得的好機會。最後在對學校的建議方面,我希望學校可以多多推廣有關大學社會責任的活動,雖然經費可能會是一部分的負擔,但是如果願意參與更多有關大學社會責任的活動,其實有助於提升學校的曝光度及名聲,也能增加大家的好感,對日後招生其實是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