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意惠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合作學習團體──我們多在益起──心得
班級:諮輔三
姓名:蘇意惠
學號:S10528022
「有沒有人想要當召集人呢?」「那我來爬格子囉!」這是我們可愛的合團選出召集人的方式,由於一些原因,我們創立了這個團體,但沒有人想當領導者,就藉由科技與命運產生了這個可憐人,而這個人就是我,而且我本身並不是常看手機的人,直到深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租屋處才得知如此驚天動地的訊息。內心感到非常的無奈,腦中浮現出《吶喊》這幅畫,卻開始把那恐怖的行程表,硬擠出空隙,規劃我們的合作學習團體。
「心力交瘁」二字可以拿來形容我在這個合團的心得,從一開始要想大家要如何一起準備多益就開始四處碰壁,因為每個人想投入的心力與想法南轅北轍,因為經費補助中不能買書,結果出現有成員想省錢;因為課業繁重,想要用輕鬆的方式,大家聚在一起就好;因為想要過多益畢業門檻,想要練題本、聽力……,各式各樣的聲音,似乎很難取得交集,花了很大的力氣自己花錢買了單字本,自己把單字打成電子檔,找了一些以前沒有發現的學校神奇的資源,尋找相關的app,結果一切都變成空,因為,大家心中有許多期待,但只是厲害的夢想家,並沒有想要去執行的意思,到最後,看到大家的狀態,連我自己也沒有動力好好的把單字打成電子檔,內心充滿著無力,可見,「執行力」在這合團中是非常缺乏與不足的,心中感到無限的唏噓。
然而在這看起來無厘頭的經驗,我卻學到蠻多東西,只是跟我們合團的主沒有什麼關聯。在創辦團體時,真的要顧慮成員們的性質與動力,從中取得中間點設計出符合大家的團體,讓大家是能有較大的動力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如果一個團體沒有凝聚力的話,是很難彼此工作並完成目標的,到最後只是型式上讓大家聚集起來而已。
另外,不管在這什麼事的時候,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狀態與能力。在這合團中,我太求好心切,因為大家想要背單字,而為了符合大家不想要花錢,最後的方法是逼自己去生出單字,結果不僅讓自己精疲力盡,也沒有達到效果,結果甚至因為當初想得太完美,導致後面的經費是有點花不完的狀態。在這樣的經歷,看起來不是那麼好,可是能警惕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還是要學著照顧自己,並多了解自己的狀態與能力,否則很容易讓自己彈性疲乏,這是得不償失的。
最後是執行力的部分,在這合團中,有設計一個部分是讓大家回家閱讀一些自己有興趣主題的英文文章,但往往只有我和另一位成員進行這件事,還蠻感慨很多事情需要有「強制力」才會逼自己去做,就像在這合團中,我有讓成員觀看一位拖延大師的TED,很多事情我們習慣會拖到時間的最後一刻才會去做,但那些更重要的事情,像是陪伴家人、培養自己的能力或興趣,這些往往沒有截止日期,我們反而更容易忽略它們,而沒有去行動。「做而言不如起而行」,這是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但背後的深度是需要我們去思考與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