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情大數據工作坊共學心得

發佈日期:2019-12-12

王哲偉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

網路輿情大數據工作坊共學心得

S10632001 行管三 王哲偉

  大數據,又名巨量資料,是目前世界上各方媒體、政府、企業最為之著迷的趨勢潮流,透過現在網路與統計分析的結合,以往眾多且繁雜的結構化或非結構化資料,到了現今皆能進行分析與處理,讓分析者利用統記操作去將資料整理與歸納並得出結論,根據結論的產出,進而加以推論預測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即便自己並非理科相關科系,但現今在公私部門內,若自身缺乏有關資料分析的相關知識或是判讀數據背後意義的能力,可能將與他人有著競爭上的差異,為彌補此短處,便透過系上資源去參與了這次的「失控的數據」網路輿情大數據工作坊,來去理解資料如何蒐集與分析。

  在前兩次的上課中,透過導讀這本「失控的數據」一書,並在課堂上與教授同學分析討論後,我理解到,原來美國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恐慌與數據是有高度相關的,因為當時許多企業、政府對於按質計酬的績效評估方式為之沉迷,過分重視數字所呈現的資料,而忽略了其中所隱含的意義。不重視質化資料的結果即是,許多專門研究的工作者被系統取代,大量的股票、貸款金融市場被這早以美化過的數字所欺瞞,沒有人發現即將到來臨的海嘯,因而產生了經濟大恐慌。

  除了私部門,數據也在公部門影響了公務員的行為模式,例如在警察單位中,開罰紅單的次數越多、金額越高,所產出的數據資料將被判斷更有效率、更有成果,但這是很弔詭的,通常執法的目的在於遏止、嚇阻犯罪,但這種高取締率、高案件量,不就間接代表立法者所產出的法律無法有效降低犯罪率嗎?

  接下來的課程中,老師請到了在職場上做網路輿情調查的相關企業,來為我們做介紹與指導,透過該公司所研發的分析軟體,我們發現了網路輿情聲量是如何去做調查,且政黨候選人是如何利用這些聲量資料去補強自身在哪方面的不足,然而不單單只是彌補自身的不足,各候選人也利用此武器,去對其敵對的勢力進行攻擊,而根據此聲量資料與配合上民意調查的方式,推估目前選情的戰況,再加上利用過往每次選舉的資料,進而達到預測選情走向與可能發生的事件。

  根據此講師所演講的內容,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數據不是只有好的一面,能幫人亦能害人,在利用資料的同時,可能我所產生的資料也正在被某人分析著。

  這些學習僅僅只是大數據中的冰山一角,很多事情仍然可以更加深入的去學習與研究,透過這次的參與,學習到大數據的一點小皮毛,也理解到未來在找資料過程中如何不被表面的資料所矇騙,如何更有自我省思的能力去分析與解讀所看到的資料,並且不被資料所操弄。

  最後,感謝這次能有機會參與此共學團,期望未來能有機會學習更進階之課程,以充實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