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合作學習團體心得

發佈日期:2019-12-13

盧怡君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這次的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其他夥伴們一起研究探討關於閱讀空間對於閱讀行為的改變,有別於以往在教室單方面的接收資訊,這次的活動更多的是走出校園,實際的走訪和觀察,去認識平時閱讀時我們時常忽略的角落,在這次的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實際採訪閱讀空的部分,我們針對台南的獨立書店,透過實地走訪,去認識和了解每一間書店之間的差異,而所謂的差異,包含了老闆對於書店的理念,這間接的會影響到書店當中的選書抑或者是販賣模式,比如深藏在巷弄當中的唐恩書店,從店名開始,就非常的科普化,而走進書店當中,除了科學、哲學相關的書籍外,很大一部分販售的玩具,在和老闆的對談當中得知,開書店是老闆的夢想,而販賣玩具則是為了支撐書店所做的選擇,從書店開始聊,除了認識書店的過往,似乎也不小心踏入了老闆的青春歲月;而目圍書店有別於一般書店的是他是計時書店,這樣型態的書店在台灣並不常見,所以十分吸引我們的興趣,原來老闆是從台北來到台南開店的,他認為台北的腳步過於繁忙,因此選址台南,他打造出一個舒適的空間,供給給每一個進入目圍的客人,既然花錢買的是時間,那就好好享受吧!還有位於新營的曬書店,曬書店的老闆原先是一位記者,後來在新營開曬書店後,也漸漸的把曬書店打造成一個新營當地藝文活動的場所,在曬書店裡,我們還聽了一場的講座,透過該講座,我們認識了友善書業以及獨立書店聯盟兩個組織,透過組織內部的會員分享以及我們所訪問的各個書店,我們才意識到原來隨著各大電商平台的興起,對於小書店的大打擊是非常大的,店商平台的削價競爭,讓原本獲利就不多的小書店更是生意慘淡,但也因為這樣,將全台灣各地的小書店集結起來,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活動;除了實地的走訪,也邀請到了薄霧書店的創辦人來和我們分享,透過蔡老闆的分享,我們認識了許多書籍呈現的方式,也發現到書店他並不只能夠是閱讀或買書的地方,隨著店家對於書店內部動線的規劃,他同時也能夠變成一個提供講座,供人上課的場所;此外,我們也發放了問卷,調查大家平時對於閱讀的喜好以及習慣在什麼樣的場所進行閱讀,在這次師生共學的團體活動中,我想最有意義的除了上述的活動外,團體內部的每個人除了是學習者,同時也是分享者,我認為這正是學習的精髓所在,也讓我們每個人都從中獲得了成就感的快樂,但在進行研究的同時,自己也才發現原來閱讀這件事所牽涉的範圍如此廣闊,如過有機會,希望能夠跟更多相關部門合作,汲取更多的資源,可以更深入地去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