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閱讀與閱讀設計—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之思考 師生共學心得

108(1)合作學習團體等學習活動-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設計閱讀與閱讀設計—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之思考 師生共學心得
發佈日期:2019-12-13

陳宜瑄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本文針對師生共學「設計閱讀與閱讀設計—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之思考」團隊,本學期的學習活動情形及自我省思加以闡述,並對此機制提出建議。在團隊互動的方面,我們定期舉行聚會,討論研究的核心、擬定並調整未來研究方向,透過彼此的意見交流和互動來逐步建構研究計畫的形狀。除此之外,我們利用周末實地踏查、採訪、聆聽講座及參與工作坊,親自走出侷限的空間,探索不同的閱讀空間。過程中團隊成員互動和討論熱絡,樂於交換和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並且,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更有方向的去延伸學習,接觸不同的事物。

 

       對於我們的團隊,我希望未來能夠再繼續延續下去,保持求知的熱情,以及對不同閱讀空間的好奇,探索更多具有研究價值和新意的空間,期待透過彼此的交流,能夠促使我們成長,並且走入我們每個人的真實生命,因為對我們而言,探討閱讀空間的最大意義是: 我們都是熱愛閱讀的人。

 

       接者,參與師生共學的團體不僅只符合我的預期,在與團隊互動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參加前我沒有預料到的驚喜。本團體為系上課程的延伸學習,以國語文學的專業基礎為核心,向外延伸並加以深入探索和研究,結合綜合實踐的能力,讓文學專業背景充分發揮。透過師長的引導,及師生間的討論和探索,共同策劃和分析,有別於一般課堂上制式化的學習,讓我感受到知識的活化,並增加學習動機。

 

       參加學習團體後,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多具體、有建設性的想法來幫助研究的進行,並且多參與和接觸相關領域,深入挖掘並與團隊成員分享。具體的來說,可以多方尋找不同的閱讀空間,如書店、圖書館、複合式空間… …等,親自踏查並分析比較,也能透過採訪去了解閱讀空間背後的目的和意義。

 

       加入「設計閱讀與閱讀設計—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之思考」團隊後,對我有很多正面的影響。首先,在課業學習的方面,除了系上的課程安排之外,多了一個機會讓我能結合所學,進一步對課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加我的視野,並對國語文學系的知識更有感知。透過在師生共學中的踏查和採訪,讓我結合「採訪寫作」以及「口語表達」的所學,並加以應用和實踐,在採訪寫作中,從一開始的接洽、擬定訪談大綱,至訪談後的文稿撰寫,都是不斷的實踐和學習;在訪問過程中,讓我練習口語表達的技巧,如何透過話語引導受訪者舒適自然的對談、問問題的技巧,以及口語的流暢和清晰,都是很難得的學習機會。在自我實踐方面,透過「討論式」的學習,能夠試著與團隊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成員溝通交流,並且培養統合、邏輯思辯的能力。

 

       最後,很感謝學校提供「合作學習」的平台,讓有共同興趣的一群人能夠聚在一起,去討論、交流,並且透過有限的金額補助,進一步去探索和實踐。「設計閱讀與閱讀設計—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之思考」團隊在本學期集中研究台南地區的獨立書店,以參觀和訪問為主要收集資料和數據的管道,但是在未來我們想進一步拓展我們研究範圍,希望能到至台灣的不同地區,甚至是國外,走出固有的舒適圈,接觸不同的環境和領域,因此,我覺得在金額的補助和提供上,也許能夠更加寬裕和彈性,使我們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支援我們的研究和踏查,以上為我對學校合作學習團體的具體建議。

 

        一群人一起完成和探索一件彼此好奇、興趣的事,是特別具有意義的過程,透過彼此的互動和發想,來推動研究計畫的進行,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在其中應用了所學的知識,讓理論化為實踐,想像化為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