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采玲
教育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
這是上大學後第一次參與這種多人讀書會,我們這個讀書會其實是為了明年的「小教」考試而組織起來的。第一次讀書會時,召集人在講台前先分享現在小學108課綱及核心素養,並告訴我們為什麼他想考小教這個考試,他的原因讓我反思很多,他考這個試不是為了要當小學的普通老師,而是因為以後融合教育勢必要與一般老師共同討論要如何給予特殊小朋友最合適的教育,也就是特殊小朋友需要個別化教育(IEP),他希望未來可以理解為什麼一般老師給予他的教育是如此,也就是他想要換位思考。一開始我會想要參加這個讀書會只是單純不知道應該從哪裡讀起,但又想要讓自己未來多一條路,才選擇考試,但現在自己多了一種想法了。小教考是除了考數學、國文這兩科基本科目之外,還有我們不熟悉的教育概論。教育概論的東西非常雜,所以讀書會的大家後來同意統一採用從題目中學習。像是McWhirter的三級預防,分成初級預防、次級預防、三級預防,從防範未然到直接接觸或補救措施到最後的個別密極長期以及連續性的介入跟診治,像這一題召集人就問大家的想法與意見,有人就回答為什麼要分成這樣,然後大家一起討論。我覺得這種學習方法跟高中那種不斷讀內容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這種讀書會的方式學習到更多東西,還能聽到很多大家的想法,喜歡這種學習方式。我認為參加前讀書會的我,缺乏了所謂的上進心,上大學的我其實過度放鬆,因此心裡想要考試卻找不到一個動力能夠很持續去讀。但加入讀書會後,召集人發下的考卷,我會開始去找相關的資訊並記下,雖然這種讀書方式很不踏實,但要考如此廣的範圍我認為這種讀法是可以的,從錯誤中學習。雖然每一次讀書會都是一~兩個小時而以,但召集人很盡責,不斷的丟出資訊給我們,然後過程中,會讓我們上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說出覺得這些方法的優缺點,我認為這很幫助我思考,因為平常就是不斷吸收課本上的資訊。參與這個學習團體對我的未來當特教老師是很有幫助的,因為雖然考試內容都是理論的東西,但在討論的過程中,就可以獲得很多與自己意見不一樣的答案,自己能學會換位思考,未來的特殊學生我們特教老師就是要不斷的換位思考,才不會出現不懂學生需求的事情發生。讀書會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團體活動,大家互相共同討論,以及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時還會發生辯論,這些都是讓自己跳脫出自己的想法。學校能藉由高教深耕這個計畫,利用經費分配讓大家都能組成自己想要討論的讀書會內容,希望這個計畫可以不斷的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