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瑜
教育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這次是我第三次參與合作學習團體,從前都是以組員的身分參與,而這次則是以召集人的身分參與,因此在參與過程中有了許多的學習。
當身分從組員轉變到召集人,最大的不同是要先撰寫計畫書,從理念、意圖、目標、預期效益、活動規劃到經費預算,都是我第一次嘗試撰寫。在撰寫過程中,因為需要事先設想並規畫執行期間的所有活動,所以我深刻體會到身為召集人需要承擔的責任,並不僅僅是個掛名,也不只是負責參與,反而是決定了日後組員參與的內容及形式,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影響組員的學習,因此我更需要細心安排規劃,才能讓組員從合作學習團體中獲得良好的學習經驗。
由於參與成員大多是學弟妹,在相處、互動的過程中,更需要考量年齡差異、學習經驗差異和熟悉度,因此互動模式就會和與同學相處時有些不同。在給予回饋的過程中,由於學習內容相似,因此更可以實際的給予實質的回饋,也因為自己在先前的經驗中,也曾經遇見那些他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或是挫折,所以更能夠以經驗作為分享及回應,所以我覺得這樣子的形式是對於參與的大家都能有專業上得成長及溫馨愉快的體驗。
參與合作學習團體後,我覺得事前規劃與實際執行還是有些許的落差,因為事先規劃的活動內容在實際執行時並不一定能如期進行,會根據參與成員們實際的情形進行些微的調整,讓大家能有更好的學習。而身為召集人,就需要判斷並決定需不需要調整活動內容,因此也學習雖然有事先規劃,但並不是一定要按著規畫進行,而是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參與成員有最好的學習及經驗。
繪本講讀是幼教系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雖然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對於繪本講讀掌握了許多技巧,也有許多經驗,因此可以將經驗分享給學弟妹,但我覺得在他們和我學習的同時,我也在和他們學習。在累積了一些經驗以後,難免會有習慣性思維,在講讀繪本時,偶爾就會有自己習慣的模式,當然這樣的模式不一定是不好,但是在觀看別人的講讀時,就會獲得新的啟發,會看見不同的方式,有時也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因此,在過程中,我也從學弟妹們的身上獲得一些新的刺激,讓我對於繪本講讀有更多的想法,所以我覺得我們團體的學習是雙向的,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
總體來說,我覺得參與合作學習團體對於專業成長、人際關係都會有許多學習及成長,因此,很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機制,讓參與的同學有機會共學,彼此相互成長。由於我是大學三年級時才知道合作學習團體的相關資訊,因此覺得像是這樣良好的機制是可以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如果可以從大一時就參與,相信在學習上會非常有幫助,所以建議學校可以在新生訓練或是在大一班級中介紹學校有這樣的機制,給予同學什麼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