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彤
理工學院
材料科學系
從我剛進大一開始,學校就一直推廣高教深耕的補助計畫,針對一些經濟上弱勢的同學,提供相當多元種類的經費補助,舉凡有當TA、加入補救教學、參與實習,與成立合作學習團體等等。其實我本身是有符和高教深耕的身分,但是大一大二的時侯並沒有找到自己能申請的類別,所以只能放棄這項資源。但到了大三,我們班上幾個同學討論了我們可以在自己班上組一個合作學習團體,把有符合高教身分的同學也都一起拉進來,這樣除了團體本身可以得到補助,個人也會有額外的補助,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所以當召集人詢問我的意見時,我當然義不容辭地說好,並開啟我們的合作學習之路。
我在這個團體裡主要是負責經費卡的保管與監督使用情況,因為我們獲得的經費不算少,所以我也擔任思考如何把這筆錢更有效運用在我們的學習資源上。我們主要是把錢花費在影印上,我先收集大家的筆記,再把它們合集再一起,形成所謂的共筆,之後再拿去影印成冊,發給大家,另外還有一些文具的採購。我覺得有了共筆的資源,對我們的學習上效益影響非常大,有些可能上課時沒有聽懂的概念,透過其他同學的講解與筆記,一下就補齊了那些不懂的觀念,不用再找時間去問老師。
我非常感謝我們的召集人當初發起這個活動,而他也非常辛苦的擔任組長的角色,負責幫我們安排進度的規劃,提醒我們相關心得的填寫,與關心同學的學習狀況。其實加入一個團體一起讀書是我從未有過的經驗,以前習慣自己一個人在極為安靜的環境下專心讀書,覺得這樣才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所以起初我還心存疑惑,大家一起讀書是什麼樣的一個感覺,會不會有成效不彰的問題所在。不過就在我實際體驗過這個團體學習的經驗後,我發現我的疑慮其實是多餘的,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互相討論的氛圍相當的融洽,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我們大家會把各自在上課上不理解的觀念提出來,然後由一位解題的同學,負責講解給大家聽,我們幾乎每個成員都當過解題者,負責在台上報告給台下同學聽,我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台講解的時候,講得支支嗚嗚的,我的觀念其實是懂的,但要講解給大家,讓其他人也聽懂的能力,我覺得還是要有更好的邏輯思維,去組織自己的表達技巧,而這在未來職場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像是在一個會議上如何建立一套有邏輯、有條理的報告給台下所有人,清楚表達出你所要帶給人家的想法,這其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忽略,與不足的能力,在大學階段要靠自己逐漸地培養,而我們所成立的自主合作學習團體卻實也在不知不決中,有讓我們訓練這方面的技巧,對往後的職涯發展是一個相當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