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盃

發佈日期:2020-12-02

呂佩儀

理工學院

材料科學系

    我是一位熱愛運動的女孩,不管是哪種的球類都會熱於去學習,國中時期最常碰的球類是排球,班上的女生也都會跟我一起打,就算沒有女生,去跟男生一起打也比較沒什麼差,頂多差在殺球力道的這個部分,女生被打到可能會比較痛之外,其餘技術性的就沒什麼差別了,不過上了高中後,女生漸漸地都不太愛運動了,所以我也比較沒有再打排球,而我就轉換成去打籃球,雖然籃球這項運動跟男生打會比較吃虧,但假如練好基本動作去跟男生打也許進步會比較快,而排球比較難自己練,通常跟其他人一起練會比較有進步,但是籃球可以自己練習基本動作,例如:運球、投籃等等的,一些基本訓練,假若把這些基本的做好後,再去跟別人練習,會比較有效率,所以高中時期我就轉變成打籃球。

    高中時期校隊曾經問我要不要加入他們一起練習,但是由於課業因素,所以我拒絕加入校隊,事後雖然有點後悔,但是覺得大學後再加入也不遲啊,所以上了大學後,我就加入了系隊和校隊。每年大一新生入學後,體育系都會舉辦各種球類的新生盃,讓大一新生可以有機會與學長、學姊合作和其他系比賽,而辦這樣的新生盃也可以讓球隊去觀察哪些人的資質較好,或是哪些人底子不錯,就能去詢問他們是否有意願加入球隊。在我大一、大二時,新生盃籃球的比賽規則是,上場人員需要至少三位大一的學弟、學妹,而其餘兩位能用大二的學長、學姊去補足空位,而今年女生籃球新生盃改了新的賽制,上場人員一樣要至少三位大一的學妹,但其餘兩位就能用大二、大三、大四的學姊去補,所以讓我今年也可以下場與學妹們合作。但這樣的賽制卻出現了一個問題,某些系主要是學姊想打,而讓大一新生湊人數上場,又或者學姊的籃球技術較好,而把大多數的進攻權交給學姊來執行,這樣就無法看出哪個學妹的資質較好,球隊就比較沒有辦法去招募球員。

    新生盃因為是辦在新生剛入學後的幾週,所以練球時間非常非常的少,只能再另外跟學妹約外面練球,但是這樣練習時間還是明顯不夠,導致與隊友間的默契沒有很好,所以只好跟他們說基本得先做好,比較技術性的能做就做,不能做也不勉強,畢竟這是新生盃主要還是給大一的來執行戰術,大二的去輔助大一的來執行。我們打進四強賽遇到的對手是經管系,原以為會輸掉比賽,但比賽到最後一刻才會知道結果啊,我們在第四節結束後竟然比分相同,這意味著要打入延長賽,幸運的我們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不過冠亞戰的對手是體育系,贏的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我們也很努力地戰到最後,雖然最後輸了比賽,但我們對於比賽的心態贏了,最後我們拿到第二名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