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2020台南中藥藝術生活節─書法篇」師生共學社群心得

109(1)自學團體等學習活動-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第二屆2020台南中藥藝術生活節─書法篇」師生共學社群心得
發佈日期:2020-12-04

郭可容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在這次參與師生共學的過程十分有趣,因為和以往加入的學習團體都有所不同,大多數學習團體都是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而師生共學便是和老師一起共同活動,達成一個目標,此次目標是和博仁堂所舉辦的第二屆中藥藝術生活節合作,將書法和中藥做結合,呈現出更現代,具有創新性的思考。活動內容包括: 藥材介紹、手作課程、書畫、中藥器材展覽、藥籤體驗、音樂療法與藥膳等,並增加相關講座、藥材泡腳與防疫宣導,在現今疫情尚未減緩的日子裡,默默為大家獻上祝福。

    中藥使用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的生產勞動、生活經驗與醫療經驗,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不管是在醫療、飲食、生活等都佔有其高度重要性。強身體健、轉骨方……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而巷子口的中藥房常常是民眾的生活資訊站。

    然而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加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變遷,民眾對於中藥的需求日益減少、愈來愈陌生。故此活動將中藥與生活化跟藝術化,進而拉近民眾與中藥的距離,希望藉此活動讓民眾更加認識,並將此文化瑰寶繼續傳承下去。

    除了推廣中藥,現今科技產業擴大的社會也讓書法逐漸消失在大家生活的一部份,為了讓民眾們體驗何謂「生活」,我們便組織了這個「第二屆2020台南中藥藝術生活節─書法篇」師生共學社群,以代表書法界的學生群發起呼喊並且融合更多創新,希望透過我們小小的力量,以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充滿著光輝的傳統藝術。

    在書法與中藥的結合,我們透過文字之間的奧妙,構思出了有趣的俗語,例如:當真人比「花椒」、「辛夷」還不告白、「化皮」容易畫心難,「玉竹」要看開……等等,以此創作並做成明信片及小卡,也加上了繪圖、插畫使作品更加精緻。而博仁堂的老闆周建文先生授予了我們用中藥包香包的技巧,我們製作了別出心裁的包裝紙來替香包添加了不同的風味,透過香包的功用,以「墨默無蚊」來替香包命名,因此香包有驅蟲、驅蚊以及避邪的功用,因此此名再貼切不過了。此次活動不僅僅使我們增廣見聞,更增進了我們的創意和創作的能力。

    擺攤當天,我們的攤位命名為「藥悟字療」,除了販售中藥香包、明信片之外,我們也替來來往往的客人們寫字,並且提供手些春聯服務,為大家的新年做提前準備。在這個文明化的社會,人人皆有心病,而若是能在午後靜下心來逛逛市集,我們便能夠用墨在人們的心裡點下些許安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都必須停下腳步看看周圍,望望天空,閉上眼來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才能夠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更有動力邁向人生更遙遠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