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數學(一)

發佈日期:2020-12-11

林彥甫

環境與生態學院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大學工程數學這門科目,雖然基本定義淺顯易懂,然而,其延伸出來的定律與定理與公式,如同從樹幹不停地延伸,延伸至數百數千個枝枒,複雜到令人不知所云,往往讓第一次看到的人,不明其含義與原理。就我而言,從「做」中「學」是我一直信仰著的學習方式。我相信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正是親身去實踐、去體會,與其在那不停的琢磨那複雜的原理,倒不如從實做中觀察並聯想所學,再將兩者連貫;對我來說,唯有親自做了習題並將經驗來回咀嚼,才能讓自己感覺到些什麼、感覺到那題目的真義。學科方面,對我而說,為了解題,必須要把所學的理論重新思考過數次;為了解題,必定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想將定理以跳脫框架思考的方式,將其套用在題目上;為了解題,我會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從中思考,進而融會貫通,並且也發現一些之前的沒有注意到的細節。當然仍然會遇到些許無法自行思考並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自讀教授自編的講義時,而倘若遭遇了瓶頸,我第一個選擇,是利用課後的空閒時間,前往課業增能輔導詢問助教並向其討教,更進一步的釐清教授上課的內容;另一方面,助教為了能讓我能夠完全的理解並消化,一如往常地使用那最平宜近人且生活化的方式將解題方式與邏輯觀念緩慢地澆灌到我那貧瘠的知識之中,使那知識的幼苗,成長茁壯。在妥當地善用這個課後的解惑時間之後,我感受到,那微不足道的一道題目,想將其學到透徹,當中所需要的知識量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而僅僅是學會了一題,就讓我學到了許多不同的技巧與觀念,而那些觀念在教授與助教不停地施肥下,在我心中是如此清晰透徹,彷彿所有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這使我有自信,在往後在考試上不管是遇上甚麼樣的題型,甚至是再困難的變化題,我都能充分利用清楚完整的觀念解析題目,並且用自己一直堅信的跳脫框架思考的方式去推導出解題的邏輯,再用那完整的邏輯理出答案。在這樣的學習當中,我所獲得的,是成就感與自信心,因為征服了我曾經認為不可能征服的心魔,這樣的事實,使我對工程數學這門科目甚至是人生接下來的挑戰不再害怕,因為我已經知道,我做得到!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是完全沒辦法征服的難題,有的只有,那人類心中膽怯不去行動、不去探索那自身可能性的自卑。而在教授與助教的助攻下,我也了解到,專業是一步一步地累積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任何事物都一樣,都是一步一步的累積起來的,即使再小,累積起來的值也是能夠到達無限。難題就如同一面牆,那挫折就是其中的墊腳石,再高的牆總有他的盡頭,我相信,只要不放棄希望,不怕失敗並累積經驗,未來就能夠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