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學補救教學心得

發佈日期:2020-12-10

胡靜慧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就讀國語文學系必然要學習、研究經史子集等古籍,而研究古籍必要了解字義的組成、解釋。漢字由形、音、義構成,因此合稱「小學」的文字、聲韻、訓詁也是密不可分、互相交叉的學科。作為「小學」中發展最晚的聲韻學,透過科學的方法,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大學三年級的聲韻學必修課、同時也是大學四年級必修課的訓詁學重要的基礎,學好聲韻、打好基礎,才能面對未來的訓詁學。 

「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魚(語居反)、虞(語俱反)共為一韻,先(蘇前反)仙(相然反)、尤(於求反)、侯(胡溝反)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切韻序》中明確訴說為何要整理語音系統,因為語言會產生音變,各地的方言也都有所差異,若是一般的文學創作,還可以通融,但若是要讀書正音,就不可以不矯正、明確字音。「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消疏緩,蕭、顏多所決定。」而且自古以來,各家的術語、解釋都不一致、不明確,因此寫出有系統的語音書非常有其必要,從共時、歷時的方向上求古音、下探今音。 

學習聲韻,才能夠審明音理、分辨音素、探究音變、正名異實、袪玄虛、袪含混、袪武斷,極為科學理性,幫助對古典的研究,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楊素姿教授要帶著大三同學認識聲韻、理解聲韻,但聲韻學是如此重要卻又如此困難,又有教學進度的壓力,加上要顧及每位同學的理解,有時遇上放假,使課程進度需要加趕,因此時間上可能無法教授所有的細節。 

而聲韻學的補救教學,彌補了這點,額外的課程,讓學長能補充更多細節、複習教授的上課內容,為每位上聲韻補救的同學解答疑惑。學長系統性的整理要點,為大家理清思路,讓聲韻的內容變得清晰易懂,以幽默風趣的方式上課,引起大家的興趣、注意力,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哪些觀念可能混淆,給予建議、見解。認真上課加上補救教學,讓我面對期中考時能夠不那麼害怕,而且雖然我到目前還未拿到期中考考卷、還尚未知道自己的成績,但我對期中考的表現自己心中是有些把握的,非常感謝有學長的幫助、輔導。 

目前我只學到反切上字、四十一聲類、音素音位、元音輔音、聲母韻母、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音節結構分析、五度標調法、歷代標音法、音位變體、語流音變、五大語系、七大方言區、切韻序等,聲韻學比較簡單的部分,下學期即將面臨號稱有字天書的等運圖,更加困難、可怕,因此希望下學期學長還能繼續開補救教學,幫助大家順利通過聲韻學,下學期我必定仍會參加聲韻學的補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