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學:第二屆2020台南中藥藝術生活節—書法篇

109(1)自學團體等學習活動-學習心得分享(高教公共性)>師生共學:第二屆2020台南中藥藝術生活節—書法篇
發佈日期:2020-12-10

陳子薇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這學期由千慧老師帶領我們參與「第二屆台南中藥藝術節」,並藉由申請師生共學的計畫,讓我們不只能當中藥藝術節的「觀光客」,而是可以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經營我們的小小攤位。

為了準備攤位,我們在事前有許多討論,像是:攤位主題、販售的商品、商品的設計等等,整個討論過程大家的想法不斷激盪,讓我收穫良多。我覺得在討論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為中藥設計諧音梗」,因為這很特別、也充滿創意,我們最終決定的諧音梗有四個,分別為:「『辛夷』還不告白」、「『化皮』容易畫心難」、「『玉竹』要看開」以及「當真人比『花椒』」。透過創造諧音梗,讓我學習到一種文創商品的設計方式,看似平凡無奇的中藥名稱,藉由語言中語音語意的再創造,竟也可以迸發出有趣又令人會心一笑的創意。

在整個籌備過中,我被分配到的工作是L夾製作,從尋找廠商、聯絡廠商到圖樣設計及模板套製,每個過程我都是第一次經驗,圖樣設計稿因為配色不佳、未套模板以及檔案格式錯誤等等原因反覆被退件,最後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順利印製出L夾。這樣的失敗經驗讓我了解到,原來客製化商品並不是只完成圖樣設計稿即可,需要以正確的模板設計,並使用配合模具的繪圖軟體,此外印製商品需要頗長的工作天,所以由商品完成日回推計算設計稿截稿日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本次師生共學主題結合中藥與書法,我們學習古人談論中藥的帖子,如:地黃湯帖、肚痛帖……從這些帖子中可窺見古人日常生活的閒談,他們關心彼此、聊聊對藥方的看法以及分享自身近況,讀起來別是一番趣味。

我覺得參與中藥藝術生活節,開闊了我的視野,體驗年年式微的中藥文化、品嘗美味的藥膳辦桌,身為一個台北人,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充滿急促的步調以及現代科技的新穎氣息,難得有機會慢下腳步細細感受台南的古都風味,沉浸在藥香飄逸的小巷攤位。也是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第一次聽聞「求藥籤」及「請神明把脈」如此特別的文化習俗,可惜因為時間的緣故,只能聽聞但沒機會親自體驗一番。

這一次的師生共學團體對我而言不只是學習書法,也增加了對中藥的認識。我原先以為字帖、碑刻、拓本就是書法學習的極限,但千慧老師一直帶領我們發掘隱藏於周遭生活的書法,突破我原先狹隘的認知,先是上學期的宮廟牌匾,再到這學期的中藥書法,都令我真切地感受到知識的無遠弗屆,只是隱微的知識需要用心找尋。

若以實質助益而論,我認為參加自學團體的經驗能幫助我在書法畢展的籌備上避免一些錯誤,而未來是個以創意取勝、注重個人風格的世代,我相信這次對文創設計的學習對未來會有很大的助益。最後,很謝謝學校提供高教深耕自學團體的助學金,讓我能一邊學習一邊賺錢,不用因為經濟壓力而犧牲學習,而這筆獎助金將作為我未來讀研究所或精進自我學習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