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芸
教育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
自學團體心得:
我們的自學團體為:教檢準備學習團體(教檢讀書會),目的為透過小組成為互助合作,準備教師檢定,順利考好教檢。
身為延畢生的我(補大三下到上海交換的一學期),很感恩特四甲的同學們願意容納我加入他們上個學習便已成立的讀會,這學期,我們讀書會目標更明確-教師檢定,並一起分析了各教檢科目;起初由成員巧臻幫大家印考古題,包含:
雖然我已決定自己要考小教的教檢,但我想利用這學把特教的重要內涵給具備起來,下學期再好好準備小教教檢。
每週日晚上8:30~10:30(有時更晚)的讀書會,第一週時,我們先共同討論接下來12次讀書會每周須完成的進度,包含:
1.每兩週一屆考古題
2. 正向行為支持一章
3. 啟智教育一章/2週
4. 教哲、教社格週交替
5.特評 一章/2週
讀書會當下,我們首先會一起讀「特教學生評量」,每週讀一個障別,因為大家共識這科若自己讀,很容易讀到睡著,因此利用讀書會,其中一人朗讀,大家做筆記的方式進行。
接著寫大家蒐集的考題,每週都會分配四人分別負責出四科的題目(蒐集當週讀的單元之考古題),並一起檢討,精熟尚不熟悉的內容。我覺得這個環節給我最多收穫,在讀書,閱讀文字時,常常會以為自己已掌握知識,而在寫考題時,卻發現自己沒有搞清楚的概念,更能精熟應用教育理論。
這學期的教檢讀書會,總括來說,我有以下體驗:
1. 協作的效益: 一人負責一科考題,合起來就有五科的考題可以寫,以較低的時間成本獲取練習
2.彼此討論的效益: 每個人的理解風格都不同,透過彼此討論,能釐清自己誤解的地方,更清楚的理解各科內涵。 例如在檢討考題時,我們會有的人翻書、有的人上網查;在查到資料後,大家將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共構出正確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的理解滿常不構透徹,或是在閱讀時,會錯意,感恩組員們大大幫了我釐清文意。
比起單打獨鬥,有夥伴共同討論,能更有效率,一起提升的感覺很好,我相信也希望所有成員皆能順利高分考過教檢,成為一名優良的老師!
而下學期,我就要正式開始準備小教了,因此不會再和這些夥伴一起參加特教教檢讀書會,希望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考小教的夥伴一起讀書。
小教的考科如下:
希望能汲取這學期讀書會的覺察,調整下學期讀書的方式,以更良好、有效的方式,往成為良好老師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