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璦瑩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這次擔任系上詩選課程的教學助理,在各個方面都學到了許多。首先是教學上,這學期我協助授課老師一起錄製和製作了詩選課程上的概念影片。從影片每個畫面的安排,到畫面如何搭配老師說話的聲音、語速,以及影片中動畫出現或暫停的時機,都是需要一再反覆確認的。而且,如何藉由一部十幾分鐘的影片傳達一個概念是很重要的部分,從一開始知識大綱的建構,先敘引言,再依次導入每個主題、再到細項。像這次做的核心概念影片題目是「古典詩歌的意義類型」,在確立學習目標上,先是了解古典詩歌的意義類型,再是使用四種意義類型來鑑賞詩歌。其後再從詩歌鑑賞的角度談起,從為把握詩歌特質,所使用的「分類」方式,帶出若從「意義」的角度進行分類會如何?再從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中「詩有四格」分別講述,分別為「興」、「趣」、「意」、「理」。最後再對這四格進行歸納比對,與例證說明。此外,也設計了同學們觀看完核心概念影片後需要填答的題目,以此檢測同學們是否能夠初步吸收影片所教授的概念。
而這學期,授課老師也預計在十五週的時候進行「詩歌創意發表會」。藉由讓同學們分組,進行詩歌的創意轉化,透過學生在詩選課程所培養的自學力,讓他們再加以組員間的協調、溝通等,去投入其中,並展現跨域的精神。且詩歌創意的轉化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也可使其獲得成就感。各組發表會的形式可以以任何方式呈現。舉凡影片、商品、桌遊……形式不拘,給予同學最大發揮的空間。然而此活動也需要許多前置作業,像是指導專家的邀請、活動場地的借用、以及在課程網站上所發布的消息與公告等,還有設計之後質性分析的意見回饋單(問卷)。
除了上述所言之外,平時也會協助授課老師關於上課教材上的編輯與增修,還有協助授課老師搜尋、查找課堂所需的相關資料(書面或影音媒體資料),以及與授課教師功同討論關於授課的進度、範圍,也須同時評估同學的上課學習、吸收狀況,因此評量與測驗方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再者,還有學期中的書面報告、上台報告,報告順序的安排與人次,如何控制每位同學報告的時間,也要盡量確保每位同學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四分半)完成個人所負責報告的主題,避免有因為報告而耽誤到上課進度的狀況出現,這也是時常與授課老師討論的部分。最後則是平時在課程網站發布關於有關於課堂上的注意事項,或者需要同學是先預習、言讀的文本,或觀看影片,及書寫摘要心得等授課教師欲告知事宜,皆會藉由課常網站的公告發布,並寄送Email給上課的同學。藉由這學期協助授課老師擔任教學助理,不論是在一些事務或是關於教學的處理上,都有了更多的認識,以及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