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容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漢語音韻學是研究漢語音韻學,即語音發展變化的語言學分支,研究漢語語音從古至今的變化,因此現代語言學把它歸類於歷史語言學;與之相對的是研究某一特定時代語言情況的斷代語言學,它的目標為,在漢語方言,隋朝和唐朝的反切系統的基礎上,探測古漢語的發音如何,以及古今發音的演變規律。音韻學的研究最注重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兩個時代。
在國語文學系大三上學期的課程中有一門叫做聲韻學,是由楊素姿教授所教導,在上這門課以前就常常聽聞學長姐在學習聲韻學時遇到的種種困難,因此不善於學習及背誦理論的我便決定參加了課業增能輔導,也就是補救教學課程,透過學習過此課程的學長帶領我們去預習與複習課程,並且講述聲韻學中更細節的思考,必將其與文字學、訓詁學做結合。
聲韻學的學習注重於理解,而記憶性的內容是基礎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將每個專有名詞和觀念深入理解,加以區分,便不致混淆,提取關鍵字,便能在看到考題時自然地快速反應、架構申論。透過學長幫我們梳理課程之中的脈絡,並且探索每個觀念重的要點,在課程語課程之間做銜接,使我們不會再學文之中迷失,穩定我們的基礎觀念,這樣在上正式課程時也能更快理解艱難概念中的意義。
透過單元之間的分隔,在課業增能輔導中,我更加理解了聲韻學中音素概說、輔音及國語聲母,知道了音素分為元音和輔音,而輔音之中又能夠分析發音部位與方法,在我們學習了一輩子的注音學習到更深的層面,國音學是接觸聲韻學的基礎,因此國音聲母的表述方式應熟記,在後面學習音節結構分析時才能從容應對,除此之外,在音位概說、聲韻學的演變、語流音變,學長也分章節替我們解構,而在每次課程之後帶領我們寫練習題,偶爾也透過小考來測試我們的學習成果。
參加這次的課業輔導,讓我在學習聲韻學的時候能夠更加輕鬆,在做反切上字作業時也能更快上手,並且快速完成,學長對我們的期許,讓我在學習上有了更高的效率,也逐漸對此課程產生了興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開心的。素姿老師所教導的聲韻學依舊是一門艱難且難以通透的課程,但是只要自身保有興趣並且用心去理解,我相信就能很好的漸進學習,從大一的語言學和大二的國音及說話帶入大三的聲韻學,學校的課程一年一年的帶我們深入文字之間的奧妙,讓我們去探索聲音和語言之間的關聯,從生活中常用的文字延伸到不同地區的差異,在這之中找尋到自己對於語言的理解,更能對語言的文化歷史有更深入的討論。很謝謝教導我們的學長和素姿教授,在未來的課程我也會繼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