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教學助理心得

發佈日期:2020-12-16

李柏諺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本人因為自身家庭較為困難又因為大四實習因素時間上也排的很滿,在這時陳志賢老師邀請我成為他的助教,所負責的課程為我曾經修過的心理衛生,當時的我只是單純想跟著憧慬的老師順便存點學費的心態接下這份工作,然而在幫老師準備教材的過程中,我又重新了解了一次這門課,突然有了回到一年級時那懵懂的自己,那時的我甚麼都不懂,甚麼都不會,擁有的只有滿腔想要幫助別人的熱血,在修這門課時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這門課可以說是最早開始讓我們去探索自我的一門課,直到這時我才開始學習到在諮輔系最重要的自我覺察是什麼,在這門課裡除了學習理論基礎外,最重要的就是增進我們自我覺察的能力與學習如何自我肯定,因為作為許多同學目標的諮商師屬於專業助人工作者,很多人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卻忽略了這份工作的風險,其實這份工作事非常消耗自我的工作,因為我們需要一直不斷地去接觸人們的負面情緒,再堅強的人都很難保證不被影響,如果不多加注意很有可能工作沒幾年就走不下去了,所以在學習如何幫助他人之前,我們必須先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就像老師們常常提醒的,如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要怎麼去照顧別人,通過這門課,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察覺到自己的狀況,覺察自己有甚麼需求,進一步地去肯定自己,讓自己能走得更長遠。

而在這門課裡,除了本來的心理衛生的理論基礎外,老師還加入了媒材的教學,這在我們當時是沒有的內容,老師在教學中細心的加入了可以增進自我覺察的媒材教學,透過學習不同媒材的運用增進我們不論是幫助他人還是照顧自己的能力,而在眾多媒材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牌卡這項媒材了,牌卡大多被印成長方形或方形的形狀,就像是一張一張具體的「視框」,能將觀看者的目光聚焦在卡片上面所呈現出來的圖像內容。而在我們生命中感受較深的畫面往往會被記憶下來,當看到牌卡上這些圖像與自己過去的視覺經驗有關聯時,記憶便會連結到相對應的感受。觀看牌卡時會刺激著觀看者自己的生命經驗,可能透過視覺連結上過去的經驗感受。而使用牌卡去引導創作時,觀看者腦中會出現與自己親身感受相關的圖像,要將這個浮現的圖像畫下來,比起拿起一張白紙自由想像要來的容易許多。簡單來說,運用牌卡就是透過欣賞牌卡去連結過去的經驗,也連結感受,然後將得到的經驗和感受以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次當助教的經驗對我來說有種回歸初心的感覺,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是否照顧好自己了,還能學習到各種在助人工作上可以派上用場的媒材,真的很感謝志賢老師可以給我這次機會,讓我能再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