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益銓
理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這次參加學校的專題展應該是我做過最久的專題,從大三下一開始就開始做了,我是和另外一位同學一組找教授開始做,我們的主題是植基於電腦視覺的車人流分析,用的方法是用現在最流行的人工智慧下去做的,在做人工智慧前最需要的就是工人智慧,就是對要使用的資料進行加工因為我們資料是影片所以處理了非常多的時間,處理完資料就將資料送到神經網路進行訓練,最後再加工完成專題,我認為我們能做出來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指導教授的教導,要是沒有指導教授我們可能連題目都決定不出來,指導教授非常有耐心的將我們有關人工智慧的知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新手變成能夠靠自己能力做出專題的高手。
在了解人工智慧基本知識後,老師要求每個禮拜報告專題進度,而且老師幫我們向台南市政府詢求資料集,不然連開始都沒辦法開始,之後我們花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處理資料,雖然感覺很浪費時間,但是這是必要的,接下來幾個月就開始後續的處理與演講海報與投影片的撰寫,老師有時候還會叫我們去閱讀論文,看看別人方法是否能夠應用在我們的專題上,不得不說閱讀論文真的很難,而且通常老師給的論文都是英文的,閱讀上都有點不太順利,常常因為不懂意思去google翻譯,但是因為論文上的用語通常比較專業的,所以要特別去搜尋專業術語,閱讀論文雖然很辛苦,可是也收穫良多,首先對於英文的理解能力有大幅提升,每個禮拜都在看英文,不提升也難,還有對於專業領域的知識增加了,對於人工智慧和影像視覺上的一些演算法與相關術語都比較了解。
在接近專題展的時候,就得開始準備練習到時候報告的口說,這時候都在弄ppt和海報,然後交給老師看,請老師幫我們校稿,因為競賽開始前的心得,所以還不確定能不能得獎,這次專題展有請到業界的人來當評審所以對於實務上的東西會比較有優勢,因此對於我們的專題是非常有信心。
經過這次的專題展,我學習到很多關於專業方面的知識也學習到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每次在和隊友分配工作或討論的時候都會有意見不和的情況發生,如果不好好溝通很有可能會導致團隊之間出現裂痕,甚至連專題都做不起來,讓我上了一堂團隊合作的課,還有每周報告報告進度或論文給老師聽,這也學習到製作投影片的技巧與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好好表達出來,剛開始是有些表達不好,導致老師聽不太懂我說的東西,但是過了幾次後就沒這問題了,這些東西是在學校上課學不到的東西,上課只會教關於專業知識方面的東西,對於人際方面的東西就得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