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與人際互動

發佈日期:2022-03-14

王宗偉

理工學院

材料科學系

過去我一直在想,我身邊的事情好多,但是,每次都必須趕到最後一刻,我才能把東西都完成,雖然成果不會太差,但是長期我必須靠者熬夜爆肝才能達成目標,隨的年紀增長,我發現這越來越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我熬夜後的狀態,可能會變成持續性的頭痛,或是隔天事情交代完後,我必須把時間都花費在休息上,進而影響到之後的進度,我仔細去想,好多許多人在做事情,都會有一種原則,在某個時程內,會有固定的計畫,可以有效率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我認為,這是我現階段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參與了這次講座。

講者的核心點,是以助教作為敘事角色,當一個人,往上需要幫助教授處理事務、往下需要應付學生疑問,而自己又有屬於自己的課業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分配時間還有我們的心力?我想,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去思索,時間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時間進行分配並取得掌控權,是以個人的事情為主軸,所延伸的一套觀念,在進行管理之前,我們需要暸解自己時間管理所會碰到的問題,可以採取詢問師長同學,獲得經驗後,發展為自己的一套方法,最後達到將時間管理變成自己的習慣。

時間管理,核心是以個人為出發,我們不是超人,一天也只有24小時,那遇到繁多的事情,我們需要顧好自己的本分,才去考慮其他事情,再來是,我們需要系統化地去執行任務,不能憑感覺,要保持每天都有進度,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那這時候,也不該完全不做,可以把進度內容降低標準,可能原本的完成度一半左右的進度,剩下的時間可以休息,因為做計劃需要的就是執行率,不去做就會有藉口可以逃避,而做久了,這些事情就會變成習慣,可以很自然地去做。

既然要管理時間,那我們也很需要知道,我們所碰到的事情,哪些是需要做的,講者給了四個指標,用一張具有重要度和緊急程度的象限軸,來跟我們說明,我們在做事情,首先,要為事情進行分類,若這件事情是緊急且重要性的東西,那他就需要先做,若是重要但不緊急,那就可以先擬定計畫後再處理,若是不重要的事情,那我們可以選擇交由別人來做,或是直接拒絕掉,學會說不。

在管理時間裡面,有一項SOP的技巧,就是GTD,它是這門講座的核心關鍵,在理解前述所提到的概念後,往後延伸,由此分出六個步驟,我們會先收集零碎的資訊,可以先判斷這些事情的重要性,再來以2分鐘原則去進行篩選,若是可以馬上處理完的事情,那我們應該馬上去做,超過這個時限,我們才需要對事情去做排程,去預估我們每項事情所操作所需時間,訂定優先順序,講者也給我們一個概念,就是我們先處理掉討厭的事情,因為假如十件事情有一件事情是討厭的,每次做完不討厭的事情時,但一想到有不喜歡的事情等自己去處理,就會有股厭惡感,但我們先做討厭的事情,在做接下來的事情,都可以保有好心情,可以在心情更佳的狀態下完成,做完排程,就要去執行它,但計畫有時候會趕不上備案,所以要有備案,在遇到突發狀況,還可以保有一定的進度,做事情的原則,就是先求有再求好,在做完後,進行檢視,並檢討更新計畫,在下次遇到相同情況的時候,可以參照過去經驗。

這門講座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觀念,雖然做計劃的優先順序,是先進行緊急且重要的事情,但是,若一個計畫,大多是處於這種情況下,也說明到時間觀念並不熟練,都踩著時間限載走,長久下來,並不是一個權宜之計,這也是我聽完講座所意識到的,也是我目前著手在學習的,對於未來的規劃,我希望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為此而訂定屬於我的時間管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