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高教深耕「傳承實踐、在地創生」成果發表會心得

【校友中心】111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公共性)>南大高教深耕「傳承實踐、在地創生」成果發表會心得
發佈日期:2022-03-22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今天雖然停電,但大家的熱情還是不減,因為正在台上分享的講師們不乏教授、校長甚至村長秘書,一群為聚落在地創生努力的英雄代表,這些代表讓停電無光的會議室滿室光輝。很榮幸自己能成為聆聽這場高教深耕成果發表會的一員,雖然無法與他們一起揮灑汗水,但至少來得及在最後這一刻,送上自己發自內心的掌聲與喝采,未來若有機會也希望自己能為這些行動奉獻心力,散播傳遞這樣的善循環。身為準教職人員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到學校後,用心觀察社區的特色,尋求資源讓這些特色文化能夠傳承發揚下去。如果社區能夠找回自己的特色,就能讓家長與孩子更願意留鄉發展,避免人口流失和人才外流,最終帶領整個鄉鎮聚落一起不斷共好。

    此次成果分享中我們看到了這些團隊進行創生的諸多創意,例如藍染或採棉、製棉以及大埔水鄉三生共好的課程,每個單元都吸引著我們台下的觀眾,恨不得能夠在當下一同參與。尤其是本學期我也參加了一場製作麻繩燈飾的在地工作坊,了解台灣種植麻作物的歷史背景,以及學習其相關加工知識,這些做中學的體驗都讓我覺得很感動,獲益良多。相信在台上分享的講者,以及共同參與的師生等無名英雄,一定也都像我一樣感動,並且為自己的作為感到開心與驕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村長秘書的分享,透過他的分享,我能很有帶入性的去想像如果自己和他一樣身為一個都市小孩,要怎麼去克服生活環境上的一些不習慣,然後投身加入這些有意義的行動。此外他更提到了以前他服務初期,大埔是個連7-11都沒有的地方,然而現在有了這些便利商店,卻也衍伸出對於雜貨店等老舊集散貨商的生存,有趣的是他們似乎總能達成某些平衡。生活環境的漸趨富足,相信也是他們努力的成果開始被外界所看見與認同的證明,或許有一天這個鄉鎮也可以找到不靠外力自己就能生生不息的循環方式。

    最後我覺得就像成果發表會的主持人所說的那般,高教深耕的成果並不是一個投入後就可以立即性看到成效的行動,他是一個需要累積的過程,並透過累積不斷達成一個共好的循環。我十分認同主持人的概念,這些小小的行動就像一袋石子般慢慢投進了湖泊,也許無法一下子就看到如海浪拍擊岩石般的浪花,但一圈圈的漣漪散播出去,終將帶我們抵達共好的彼岸。希望自己能像這些奉獻的師生、偕同人員一樣,培養自己擁有敏銳的觀察力,發現這些社區的寶藏亮點,進而賦予這座社區新的生命力。或許透過這樣的努力,讓偏鄉社區崛起翻身後便能解決長期城鄉差距的現況,讓每個偏鄉都能有他各自的特色,增進聚落居民們的認同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