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說戲人到編劇導演─明華園歌仔戲的華麗轉身

【校友中心】111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公共性)>從說戲人到編劇導演─明華園歌仔戲的華麗轉身
發佈日期:2022-03-30

蘇沂萱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從說戲人到編劇導演─明華園歌仔戲的華麗轉身

今天特別邀請到明華園戲劇團陳勝國總導演到校演講,聽著陳導演一生都奉獻在傳統歌仔戲上面,這樣的精神總是令人為之動容,中間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與精力才有今日如此一番成就,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真的不是假的,在今天短短兩個小時內,我看見了什麼是職人精神,而這也是身為學生的我可以好好學習的地方。

今天的演講總共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歌仔戲的蔣系先生做了哪些是?什麼是死戲?什麼是活戲?第二部分則是歌、舞、戲-大眾演劇的魅力,第三部分是陳導演自己的薪火傳遞,最後一部分則是明華園的璀璨風華,講述了明華園如何躍升國際。一開始陳導演就先和我們介紹死戲與活戲的差別,聽到這邊我便很感興趣,戲就戲,怎麼還會分死活,聽完陳導演的講解後我才知道,原來死戲就是有固定劇本的演出方式,所以劇情、台詞、唱詞都是「套死」的,也因而稱為死戲,正因為演員必須依照劇本表演,所以相對限縮了演員本身自由發揮的能力,也正因此演員自己的唱功、身段、演技就會非常重要,那活戲顧名思義就是活的劇本,相較死戲的諸多限制,活戲多由講戲先生以口述講授劇情大剛,隨後由演員即興演出情節,這時候講戲先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講戲先生必須閱讀許多朝代歷史、以彥小說、神話聊齋、詩歌散文,再加上豐富的演出經驗,才能夠將熟悉的功課轉化為戲劇情節,再透過演員的功力,以「即興」的方式演出,這樣的表演模式讓演員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雖然在最一開始並沒有太多民眾捧場,但反覆演出幾場過後,演員們自然而然形成的默契也替他們帶來眾多掌聲,並形成各齣好戲。

陳導演自述自己並非文人雅士,更不是學院出身的劇作家,但之所以自己能夠寫出好劇本是因為自己認真體驗了生活,劇情如果想要引起共鳴、想要吸引觀眾,那劇情勢必要引人深思,在台詞、歌詞中都需要下足功夫,例如不經意地出現令人震撼省思的語詞,而劇本能夠貼近百姓心聲,如果能夠詮釋基層民眾思維的話,那絕對是一個叫好又叫座的劇本!其實這樣兩個小時聽下來,真的很像在聽一齣歌仔戲,我認為陳導演本身的個人魅力就足以讓他征服舞台,其中有一段影片是陳導演在只到後輩動作戲,陳導演並非只是嘴巴說說,而是身體直接示範;每一個走位、每一個語氣都恰到好處,我想這就是陳導演令人敬佩的地方,對他來說歌仔戲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就連平常講話也都帶著起伏的語氣,真的很有趣,如果真要說這場演講帶給我的感受,我想就是我不但稍微了解了歌仔戲,我更敬佩的是陳導演一言一行都展現了己身對歌仔戲的熱愛,那樣的熱情是常人所難以到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