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歆曄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松濤文藝獎的篆刻組,根據我參賽的經驗下來,更著重在基本刀工上,其次才是自己布排的印稿。對照書法組,其實篆刻組就顯得尷尬,書法既然有自運與臨帖的分別,怎麼篆刻組沒有?顯得篆刻只需要用刀琢磨一樣。在比賽後偶爾會聽見一些閒言碎語,各有所思,有討論賽制,也有討論評審的,我個人也不是第一次參加,旁觀而發現問題所在:才華、技巧與心性之間並沒有達到平衡,共同反思後,本人自己也要多修練修練。
我這次的作品採取的是自己在寒假的打工經驗。寒假在廟裡打工,會幫香客點各類燈,反覆核查資料,確認燈種後跟香客收費,來來往往有很多趣事,也有很無聊的時候,也有煩躁的時候,更怕的就是錢沒收好,同時也能窺探一下鄉土村落之間的零零總總,實在是太有趣了,就以燈種名稱為題,刻成印章,平時也可以做個引首閒章等等。
我是在台南土城聖母廟打工的,聖母廟提供的燈種共五個,分別是:光明燈、太歲燈、姻緣燈、文昌燈、長壽燈。光明與太歲是最早的燈種,後來陸續有為姻緣、學業與壽命提供相關祈求。以前都是紙本開收據給香客,今年電子化,電子開完收據後直接同步點燈,快速的同時也造成一些問題,比如點太多燈了,金額龐大,拿在手裡都有點心驚膽跳的,還有就是容易不小心按到旁邊的燈種,姻緣燈點成光明燈的,不時發生。
在打工其中的酸甜苦辣就畫作手中刀筆,一筆一劃去把這些好的壞的、快樂的傷心的等等的繁雜事務與情緒通通刻進石頭裡,化作石粉隨刀碎盡隨風而去,又或是劃記在印石上留念,明明是在石頭上的標記,卻好像銘心刻骨般難以去除,也不知道刻的是印石還是心血。(哈哈哈)
所以我在這種篆刻的樂趣下,雖然偶爾會想到篆刻比賽的那些耳聞,但修整印石就像在修心一樣,留下利處好處,去掉弊處壞處,又或者是全部打磨掉,化為平整,否則蓋出印花,見其不佳,也是惹人不快。
我將比賽視作測驗與觀摩他人的方法,不應該深陷其中,可為名利而去,也須定心修性,勝敗不驕餒,自在游其中。
即使書法篆刻被視作小道,甚至在現今多稱之為技藝,但庖丁解牛,游刃有餘,技藝的打磨之中,屬於我們的「心」也是隨著技藝一起打磨修練的,這也是其他生物,甚至機器與身為萬物之靈的「人」不同的地方,人貴在可以有反思反省的心,甚至不需要刻意到反思反省,只需要去「用心體會」就可以。(感覺自己越來越玄了)
庖丁:「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物外與物內,心之精神層面是要一同修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