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歆曄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童謠可以說比童話還難創作,畢竟要顧慮到聲律的問題,童謠是拿來「唱」的呀!我個人認為寫故事比較簡單些。
而我這次的創作,其實我也同題材創作了童話,只是我以為童話會入圍,還想與評審們一起討論一下,只是!我想也沒想,想說改編成童謠投投看,根本沒期望童謠會入圍,滿心期待童話入圍和評審討論。然而看到童謠入圍的我超難過的,因為童謠的篇幅有限,內容自然不能太多,很多東西都被簡化得像若無其事一般。
文學創作比書法篆刻更為自由廣泛,且簡易一點,因為掌握的是文字、語詞,我如何表達、學習這些表達技巧。不過也有人認為書法篆刻簡單一點,就是掌握的技巧多,能表達的情感事物越多!此外雕塑、繪畫等等其實異曲同工,皆是掌握其中技巧,去作出表達,是以技藝技藝的稱呼,技而藝、藝而道。
我這次的主題是浮萍與楊柳,源自於在詞選課程中獲得的傳統文化小知識,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浮萍是柳絮落入水中生成的,但我們當今的生物學知識可以理解,龍生龍、鳳生鳳,柳絮當然只會跟柳有關,浮萍也是自成一家。但是這其中的巧妙誤會卻給我一種具有雅致的哀愁,大抵有鄭愁予那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又有那中國那種死灰復燃的生命力被一把拍滅的慨歎。
而我本身在創作兒童文學相關的作品,並不會想著是給兒童看的而已,希望大人能一起看,也能從中看出一點點的「貓膩」,但或許是追求大人也能一起看的因素,我的童話可能因此有點嚴肅,而沒有入圍吧。
在書寫這一篇時,我想影射後面兩個意旨,但是有點敏感就不好意思說出來,也不太敢說出來,畢竟所謂的自由言論也不真的是自由,你在言論上自由了,你可能在其他地方不自由了。
所以文學藝術都是一把好武器,但也是一柄雙面刃,要小心使用。
改作成童謠的時候,在韻腳上真的得下很多功夫,韻腳難押建議直接換韻了,厲害一點可以透過相近韻去轉韻,特別自然而且好用!在一些配合情節的橋段,有些韻比較疏朗或有些韻比較糾結沉悶,配合音韻上的起伏可以有不同效果。甚至樂感比較好的人,都可以根據中文的音韻聲調去作曲,那就更厲害了!
我在改作童謠除了篇幅太長,為了符合規範,硬是壓縮成兩句一行的情況外,其他的情況倒是沒有,這大概就是有童話故事作為腹稿的底氣。另外就是,我在童謠中加了一段比較詩意的段落,是傳統「賦比興」中的「興」,這個橋段我特別喜歡,「興」的手法是以景興情,適合作為中間段落過度、休息或是另起甚至借景暗喻的手法,這種方法可以讓自己的作品有一點華彩!非常適合要比賽或是想寫又不能明寫的那些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