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實習 心得

發佈日期:2022-12-11

莊家欣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教育學系的學生在進入三年級時會進行分組,我們需要從四個副修學程選擇一個作為副修。四個組別分別是課程與教學組、教學科技組、教育經營與管理組、測驗統計組。而我選擇的是教育經營與管理組,這學期副修學程的必修課有一門課是「教育事業規劃與經營實務研討」。去年的學長姐在修習這門課時,他們的課程計畫是舉辦一場演講,他們邀請了三位在不同業界的創業者來校內進行創業經驗分享。而這學期老師規劃了完全不一樣的課程內容,她連繫了九個與教育事業相關的機構,從公部門的台灣文學館,到與咖啡廳結合的書店,讓我們能自由選擇想參與實習的地方。

而我選擇的是「台南塾」,在台南塾的網頁上,大大的寫出:「目前我們認同的教育理念,是『合作』、『思考』、『在地』。」而課程內容大多是與在地結合的田野教育,讓孩子們走入鄰里間,藉由自己動手做來體驗各種文化與傳統。

在參與活動、與台南塾的成員第一次碰面之前,單純以網頁介紹、過往活動紀錄的文章,我對台南塾的想像是一個學生的課後社團,例如夏令營,是課外自主報名的活動課程。

與士哲(台南塾的負責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南山公墓的小涼亭,台南塾最新規劃的課程是「南山萬事屋」,他們想要藉由這次做一場實驗,實驗墓地的教育意義。南山公墓乘載了好幾十年、好幾百年的歷史,這次活動讓學生瞭解各個墓主生前的故事、各個墓體的不同風格,甚至是整個南山公墓的特色。我參與了活動前的兩次場勘,光是與士哲一起規劃路線、走尋各個墓,親眼看見曾經在歷史課本上的人的墓,這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我認為是歷史與現代對我的衝擊。記載在歷史課本上並不代表與我們的生活距離遙遠,這兩次的場勘,讓我對於墓園有了不同的想法。

十月底的台南依舊艷陽高照,但太陽並不是擊倒我們的最強對手,對我們最有攻擊性的是美洲含羞草。一開始走尋墓地的路線平順且好走,但位於較內部的墓則需要撥開樹葉、小心墓與墓之間的高低落差才能走到的位置,而地面上充滿許多已乾枯的美洲含羞草枝幹,它的刺十分細小,會穿過褲子,若動作太過巨大,尖刺卡在褲中的同時移動了我們的雙腳,尖刺就會將我們的腿劃出一道傷口。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植物,也是聽到士哲與阿猴(台南塾的成員之一)的討論才知道它叫做美洲含羞草。雖然兩次都被美洲含羞草割出好多小傷口,但是我反而認為這是這片土地守護南山公墓的方式,我們似乎闖入了這些先民的居住地,而這些尖刺,反而使我對於南山公墓產生了更多的敬畏之心。

阿猴跟我說,台南塾開的課重點不是要讓他們學到了什麼東西,而是在活動之中孩子們能夠多看見、多發現,這些體會才是最珍貴的。

教育對於台南塾、對於我,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台南塾正在以他們所認同的教育理念將這些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孩子們,而我也藉由他們的言行舉止學習到了許多田野教育的內涵,甚至認識了嶄新的人生價值觀,這些都是這次實習的額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