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家欣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身邊的朋友有參加過去年的花燈比賽,當時看他彩繪花燈的過程似乎充滿樂趣,他說很久沒有沉浸在製作美術勞作了。當時他對學校舉辦了花燈比賽讚賞有加。當時的我只能嘆息自己沒有注意到學校舉辦這麼特別的活動,錯失了報名時間。
幸好,這學期我時常關注學校的活動報名系統,終於成功在期限內報名參加這學期的彩繪花燈比賽。拿到花燈之後我跟朋友們都沒有任何頭緒,對於空白的花燈我們毫無想法。雖然可以創作的時間很長,從四月底到五月底,我和朋友們依然等到最後一個周末、其他課堂報告與作業都完成之後才開始構想心中的花燈模樣。
我拿的燈籠底色是粉紅色,另外兩位朋友拿的底色是黃色與白色。作為主要的設計發想者的我,要將文化融入於花燈設計當中,又要不與底色衝突,當時的我馬上提議了一個非常好的點子:粉紅色與黃色不用畫,白色塗上淺綠色。這樣可以做為兩樣作品:紅綠燈、糯米糰子!想當然爾地被另外兩名創意總監否決了呢。於是我們還是各自帶回家製作花燈。
我下筆的第一個圖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臺北101大樓!雖然比例畫的較為不拘小節,不過還是能透過我所加強的光影效果進而看透了大樓的樣貌。因為是以台灣做為主題發想,所以我在101大樓旁邊畫上台灣島嶼的圖形。現在回想起來,我想在這個番薯形狀的圖案上加上Taiwan的字樣接著我在臺灣的東側廣闊的太平洋上畫上釋迦牟尼佛,以此做為臺灣文化的象徵。這次的主題是文化,我把臺灣的不同文化象徵畫在花燈上,我還畫上了對每位臺灣人來說都在熟悉不過的綠色大同電鍋。
其實把文化元素畫上去的過程中,好像是幫助我重新思考與回想從小到大的經驗,並且把心中認為較重要、不可或缺的內容畫上花燈。雖然第一個畫上去的圖案是101大樓,可是我沒有料想到最後一個圖案是代表在地文化的藍白拖鞋。
我朋友們都是以多元文化作為主題,他們的內容是有連貫性的,看起來就像把花燈攤平、視為一張空白圖畫紙在作畫。他們說下筆之前的設計發想是最耗時間也最花腦力的環節,真正動手畫之後其實非常沉浸在其中。要用哪幾種顏料作為調色、水彩筆的水要沾多少,這些小細節都會影響畫起來的筆觸以及色彩飽和度。
原本我預期只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就能從空白的花燈搖身一變變成色彩繽紛的花燈裝飾。結果從設計圖案到畫完藍白拖鞋,我花了快五個小時的時間。不過這五個小時幫助我從課業當中抽身,能夠藉由畫筆放鬆身體與心靈。而且國際事務處有幫我們把交件的花燈掛在文薈樓,作為校園的布置,進出文薈樓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彩繪花燈,真的很令人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