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夢想誌造所心得

發佈日期:2022-06-17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有人說大學是讓生活更加迷茫的地方,因為我們在大學總是死讀書,對於自我或對於理想不夠深入去思考和理解。自小我就想成為一名老師,也將其視作我的夢想,但進入到教育系後明明上了很多不同的理論,我卻依然無法為我的教學理念勾勒出一個清晰的藍圖,因此我知道我需要實務的累積,去驗證自己的熱情。除了教育的相關服務外,我也致力於參加許多不同跨領域的訓練,透過多元的探索,試著找到自我的潛能和限制。最後很高興我還是發現了自己,是真的喜歡教育的,也更堅定成為一名教師。

    因此我想將我實務參與的經驗透過職涯夢想誌造所這個競賽推廣出去,既記錄下自己的努力過程,也感謝承辦這些活動的單位,甚至讓更多人可以知道這些資訊,勇於去挑戰大學的迷茫,找到自己想過的生活。曾在一本書上看到:身為一名教師,要能看到學生真正的需要,以孩子為鏡,看到自己的邊界,然後和孩子一起繞到世界的背後,找出原本不曾知覺的可能性。我相信這句話,並一直牢記在心中時刻提醒自己。我認為孩子的視野有很大一部分會受到原生家庭、社會甚至是教師的影響,因此我不僅要做孩子的重要他人,更要成為他們的眼睛。三年來101 場通識講座、202 小時的教育研習、近20場教學實務檢定、420 小時的教學志工,包含七場的教育營隊。我期許自己在大學期間,除了努力汲取教育相關專業知識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之外,也利用課後時間支援國中小的學習扶助,或是在週末、寒暑假參加教育部帶動中小學以及教育優先區的專案。對我而言教師要能以身作則,期望培養孩子的品德,就先培養自己的品德;期望他們終身學習,就時刻把握自我精進的機會;生命不會單方面地影響另一個生命,透過教學相長,和孩子一起共好。

    除了參加營隊和講座之外,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上路,許多國小開始推動雙語教育。110學年度開始,臺南大學師培中心便與學甲東陽國小合作雙語教學課輔計畫,師資生利用課餘準備雙語課程,既能累積在雙語教育上的教學實務,亦帶給偏鄉更多學習資源。把握住中心提供職涯輔導的機會,我毅然決然地報名了活動,自111年3月開始利用周三下午到東陽國小服務學習。雙語課程以墨西哥、澳洲與埃及三個國家作為主題,並結合自然、綜合與體育等專業學科,讓學生沉浸在雙語使用的環境中,同時獲得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專業學科知識。課程結束後,我們會蒐集學生的心得回饋,並定期召開雙語專業教學成長社群,與社群裡的其他課輔教師一起交流學習。我很珍惜這些到教育現場累積實務經驗的機會,感謝師培中心的辦理,也感謝勇敢參加的自己。

    在這個競賽中,我得以回顧自己的經歷,並從中找到倦怠時可以繼續前行的養分。我知道一切都是過去那個努力的自己,成就了現在的我,未來也會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