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在師培中心主任黃印良老師的指導下,我再次報名了文以載數的數學詩創作比賽,有別於去年獲得散文佳作,今年獲得了新詩的優選,也算是對於自己在詩詞創作上的一點肯定。比起散文,新詩必須用更精煉的語句去表達我們要傳達的內容。尤其是文以載數這個比賽,要將數學觀念這樣理性的概念,融入進感性的詞藻之中,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感謝主任的指導,讓我可以用更淺白的方式剖析數學,並將學習之中的感動以現代詩的方式表達,十分有趣。
這次選擇參加比賽的數學概念是費波那契數列,也就是國高中數學競賽經常出現的費氏數列。還記得過去在找規律的單元中,我也深受這種特殊的數列吸引,彷彿其中藏有甚麼獨特的魅力。在後來的習題演練中,我更進一步將其與人生觀念結合因此創作了這首詩。例如費氏數列中,有一個後項等於前兩項相加之和的特性,這不好似我們的人生,一切都是因為有過去的汗水與淚水灌溉,才能成就今日的我們。因此我透過創作此詩的過程,也回顧了我人生的點滴。雖然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卻也希望能將這些平凡的經歷,以詩詞記錄下來,並和其他一樣平凡的夥伴,一起繼續努力,在共鳴中相互得到慰藉。
儘管生活平凡,這首詩還是寫下了我人生中相較之下較不平凡的一件事,那就是失戀的經歷。學業、事業與愛情,大概就是我們初入社會,屆齡成年的必修學分。而失戀則是屬於成長蛻變的一場試煉,任何人都有機會經歷,或許誰也不能逃避的命運,才會讓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了遭遇。對我來說其實未曾不想將這段痛苦的回憶一忘了之,但這並不是真正放下的方式,因此創作此詩也提醒了我,唯有真正走向問題,然後面對問題,才能走出問題。或許對=我而言,一場失敗的感情在最終留下了許多自責和懊悔,但他也絕對帶來了許多的成長,而且是在順風順水的感情中無法體察和學習的。我知道了所謂體貼氏為對方做他想要的事,而不是自顧自做為了他好的事情。我知道了感情是雙向的奔赴,且應該遠離任何會消耗彼此的一切。這些學習都將讓我在下一段感情中更成長茁壯。
這次的比賽也給予我在教學上的啟發,除了在創作上我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傷痛,並教導學生如何調適外。我也能將詩詞創作融入我的數學教學裡面,做跨領域的結合,培養學生細膩觀察的習慣。當學生能用詩詞去轉化這些數學知識時,代表他已真正覺察到這些數學觀念的特點,並能內化出自己的見解,活用在生活之中。對我而言文科理科,並不該有明確的分界,因為在真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的,往往都是複雜的跨領域問題,因此期許學生能夠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