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今年是第二次參加反毒現代詩的徵文,很榮幸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不同於其他寄託情緒的作品,參加這個比賽純粹是希望將某些聲音推廣出去。不求可以很快的改變這個社會,只希望能夠稍微改變一點,至少能夠在一兩個人要墜入深淵時,會有被拉一把的希望出現。此次作品《愛麗絲就在身邊》延續上一篇作品《漢賽爾與葛麗特》,以童話寓意作為改寫和延伸,以天真爛漫的角色與悲慘境遇反差,凸顯現實的無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愛麗絲存在,或許是非自願接觸了毒品,受到了一時的蠱惑。在反覆地對自己和人性失望,以及受到漠視後,無法挽回地走向自我毀滅。身為準教師的我,未來進入校園一定也會有進行反毒宣導的機會,而我認為毒品的有機可趁,或許並不一定是那些壞人的招數有多高明,而是我們缺乏給孩子塑造安全與溫暖的環境。因此除了進行毒品辨識的知識宣導,也期許能用同理防堵毒品的侵入。
還記得創作這首詩時,剛看完前陣子非常熱議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也呈現出了精神疾病的患者,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受到社會缺乏同理的對待所加重病情,進而導致許多失控的憾事發生。儘管沒有人必須為了誰的情緒或遭遇承擔,然而若我們都能收斂一點自掃門前雪的想法,或許就能讓這社會的負能量也減少一些。所以當我們受到媒體腥羶色的報導吸引眼球時,在痛罵犯罪者的愚蠢冷血前,也應該自問自己是否還保有溫柔,是否有在這個社會中,留下一些柔軟,而不是處處是尖銳,最終大家都撞的遍體麟傷。
上一篇作品,我希望讓那些迷失的人都可以更接受反毒的宣導,而非一昧的站在我們的對立面,因為我們對他們的不夠了解。在詩中先設身處地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為甚麼他們會想去接觸毒品,針對問題的根源去做反思,而不是單純對問題的現象不斷批判。再來是提醒他們這些毒販的存在,就像森林裡的猛獸,甚至會用美好的幻象包裝。最後向這些已經犯了錯或是準備要犯錯的人們說到,別害怕跟身邊的長輩與朋友家人討論,這些人的愛才會是真正的解藥,毒藥能帶來的緩和只是短暫的,甚至會傷害身體。而這次的作品則是進一步同理他們的遭遇,希望社會能看到現象背後的緣由和動機,多一點的擁抱就可以少一些誤入歧途的羔羊。
經歷了一年的時間沉澱,我並沒有忘記要去擁有一顆關懷之心的初衷。在營隊或課輔期間,我常會試著對孩子偏差行為的動機產生好奇,陪他們一同面對與解決問題的根源。這首詩希望能讓大家一起參與反思,是甚麼讓這些孩子陷入這樣的困境,以至於發展出這些問題行為或個性,而我們都不要忘記溫柔地接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