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教學實務能力檢定暨競賽心得

發佈日期:2022-06-20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自小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家族成員多元,使我擅長與各年齡層的人交流、互動。從擔任家中弟妹們的玩伴,到陪伴、服侍長者,成為阿公阿嬤說故事的分享對象…等。善於傾聽與溝通是我的特質,熟悉對方的需求並回應適當的舉止,成為他人依賴與信任的對象,是我所擅長的。然而這一切除了歸功於我身上的特質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語言的共通。為了能夠和外公外婆聊天,我從小就經常在家使用台語,這樣的經歷也讓我在國小代表學校參加閩南語字音字形的比賽。然而自從長大後與外公外婆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後,閩南語也不再像過去一樣流利了。因此恰巧近年教育部在推動本土語的學習,我也開始重拾起過去熟悉的語言,再次練習使用閩南語。也因此,當看到師培舉辦關於閩南語的教案比賽後,我便著手開始準備設計,希望能將自己學習的一些經驗,設計成教學活動,輔助學生學習。

    此次撰寫教案,是延伸在學生已學完課文的基礎下,與其生活經驗相連結。教學就像是一種槓桿,不是學生學習費力,就是老師教學準備費力,雖然此次花了很多時間設計,但希望可以帶給學生一堂有趣又有素養的課。素養指的是個人為了健全發展,發展成為一個健全個體,必須因應社會之複雜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素養的概念強調學習者能活用所學之知識、 技能、態度與價值,同時也能反思自已的學習歷程,重視學習者能投入世界並在世界中行動。因此掌握這些原則,我在設計課程時希望能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故找到了一篇與夜市相關的課文。此外台灣的夜市除了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回憶外,也是國際知名的旅遊活動,不少觀光客來台都會指定要品嘗某些特色的夜市小吃。所以當學生在課程中能透過熟練閩南語認識更多台灣夜市的經典小吃後,就能對台灣更有認同和歸屬感。

    最後,我認為在教學設計上還可加入Youtuber的培訓。因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串流的平台已成為最主流的資訊收發管道之一,可訓練學生如何用閩南語介紹這些台灣特色小吃。不僅如此,我們可以帶學生直接走入夜市品嘗,以實際吃播代替課本裡抽象乏味的圖片幻想,同時學生形容食物味道的詞語也會更真實貼近。期許未來若是到偏鄉服務,也可讓學生在學習後,帶著家中長輩一起到夜市親子共學,讓閩南語優美的語句傳承下去。感謝此次辦理競賽的師培中心,在競賽前安排了充實的工作坊訓練,讓我們有許多閩南語教學的經歷可以參考。未來到課室教學時,也要注意讓學生能有多元語言的使用情境,才能保障這些珍貴的語言和文化都得以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