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專題演講-【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與評量活動設計】心得

【校友中心】111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公共性)>教育系專題演講-【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與評量活動設計】心得
發佈日期:2022-07-05

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學期雖然已經結束,但立真老師特別邀請到了張崴耑老師,和我們分享資訊融入社會領域的教學方法。因為疫情的緣故,線上教學成為了每位老師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尤其是在與疫情越來越需要共存的趨勢下,混成學習更是目前各縣市在努力推動的重要教學能力,因此很高興能邀請到教學現場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來和我們分享。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UNESCO),混成學習就是同時結合遠距、線上與實體學習,以提升學生體驗並確保學習連貫的教學方式。對我而言,我認為混成學習是可以確保實體授課學生,與非自願性須隔離或採保護措施的學生之授課權益的教學方式,能打破課室空間的限制進行授課,並設計同步(即時互動)與非同步(平台學習)混和的教學活動。

    透過今日的學習,我在活動設計上有了更多的啟發。老師除了在講座一開始提供了許多的實用線上工具,讓我們在遠距教學可以更順利外。老師也透過社會圖像、口訣和節奏歌謠的連結,教導我們如何引起學生的動機與幫助記憶。在今天的分享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老師利用街景圖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觀察與感受甚至還有實境的解謎遊戲,打破了課室框架一起在線上遨遊,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帶領學生一起使用看看這些教材進行學習。最後出乎我過去的意料,線上的社會課不會變成單純說故事念課文的課程,我們也可以在線上帶著學生運用許多不同的平台延伸探究,甚至讓現實與抽象有更多轉換的空間。而在實體時我們也可以善用資訊的融入,輔助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創造和實踐。

    這次的講座不但讓我學會了更多有趣的線上工具,也讓我對遠距線上教學有了一些反思。例如我發現教學現場若要實施混成教學,一部分很大的阻礙可能在於評分標準難以統一。因為在家遠距上課的學生不一定能完成實體課室中指派的任務,而台灣家長普遍較介意成績評量的標準,於是經常造成老師的上課壓力。在解決的方法上,我認為可以召開遠距的班親會和家長統一說明和商討一個可以明確執行的基準,利用溝通化解衝突,若能有效讓家長理解混成的難處,就更能獲得同理,學生也較有遵循的標準。再來另一個問題就是互動性較難如實體課真實豐富,因為遠距上課難以消除遠在彼端孩子的環境干擾因素,因此學生時常會有分心的狀況,此時若頒布任務要一起執行,學生往往難以同步參與,或是要花更多時間等待,影響實體學生上課品質。不過透過這個講座的分享,解決之道我認為可以設計相同的任務,但是採非同步的方式讓學生以作業繳交的方式評量,同時現場在操作時,學生能看同儕示範,或是先選擇讓眼睛休息,但事後仍須完成作業,做更有效且完整的評量。而且從今日的講座發現,遠距課不一定會比線上課來的互動少,而是老師是否可以化劣勢為優勢,適當的搭配各種工具,營造出更豐富的遠距課室。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多嘗試,找到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