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後疫情時代多樣態的諮商與輔導–多元文化與多元媒材

【校友中心】111職涯綜合能力培訓(公共性)>2022年「後疫情時代多樣態的諮商與輔導–多元文化與多元媒材
發佈日期:2022-11-11

李畯家

教育學院

諮商與輔導學系

       新冠肺炎已經肆虐了近3年,從一開始的混亂,甚至一度到三級警戒,到現在的穩定,人們可以開始回歸疫情前的生活,人們的內心也經歷了起伏不定的過程。諮商輔導的方式也因應疫情,有了極大的轉變。今年諮輔系舉辦了「後疫情時代多樣態的諮商與輔導–多元文化與多元媒材學術研討會」,也讓我們理解了更多不同的諮商趨勢。

        上午的專題演講邀請到了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的許育光博士來介紹超智慧世代新興心理議題與專業心理服務之開創:前瞻想像與實務反思。透過AI的方式讓我們了解到,未來可能會有機器人在早上就提醒你說:「今天某某個案跟你幾點有約喔!」亦或是透過機器人的方式讓心理衡鑑能更快速進行。記得演講中博士轉述了他們校長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難道你們諮商屆十年後也是維持不變嗎?」是啊!依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的速度,未來十年的世界一定會截然不同,那身為諮商人員的我們,是不是更要與時俱進,讓我們能跟上個案的心境與生活情境呢?雖然我在聽的時候覺得有點毛骨悚然,因為我對於機器人過於理性的行為感到非常反感,如果把它拿來應用於諮商,真的適合嗎?我們必須要貼近個案的心才是吧!這樣會不會拉遠與個案的距離,反而沒辦法好好同理個案呢?但聽完這場專題演講後,有了新的想法,如果利用AI可以讓我們更快速地做完衡鑑與評估,甚至是提醒作用,這樣是不是如虎添翼呢?

        下午則邀請到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的吳明富博士來介紹藝術治療媒材應用:以拼貼和手工藝媒材。我自己在壓力大時,也喜歡畫一些纏繞畫和蔓陀蘿讓自己紓壓。今天的研討會更是讓我知道藝術治療的使用原則,例如我們應該要排除掉所有會影響到個案的因素,讓他們能自在地表達自我,使用藝術治療時也要記得符合個案的個性、議題量身打造屬於他的治療方式。

        最後的論文發表我選擇了大學生「心理控制、心理彈性與生涯成熟之相關研究」華人社會非常注重家的氣氛,很多時候孩子做決定時都或多或少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這時候心裡就會受到極大的控制。因此大學生也該學習要怎麼讓自己的心理保持彈性,並做出自己的選擇。聽這場論文發表時,其實我覺得自己算是幸運的,因為家人都還算支持我的決定,不會強迫我選擇他們要走的道路,因此我覺得自己的生涯成熟度算是很高的,但研究結果顯示有些家庭可能會控制小孩要選什麼。看著台上碩班的學姐在發表時,我內心也有一種景仰,希望未來也能獨當一面去發表屬於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