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金魚腦的高效記憶術

2023青年學習系列講座-心得>揮別金魚腦的高效記憶術
發佈日期:2023-04-17

黃歆惟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記憶是人類的執事本能,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皆需要仰賴記憶的輔助,然而有時我們有大量記憶的需求,在記憶過程中若沒有特定的記憶方法,很容易無法記得大量的事情,而這次的講座既針對記憶的策略做分享。

 

       起初美棻講師讓我們分別兩次觀察不同張圖片,第一次告訴我們在圖中需要找到的目標方向,第二次則是直接要求觀察,將圖片遮改起來後才詢問我們看到的東西。從這個小活動中,講師想告訴我們當面對大量的知識時,應該要先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部分?」唯有從中找到最不能忽略的資訊,並內化成自己理解的資訊,才是記憶的首要重點。

 

       另外,講師也透過一步步的帶領,點出影響記憶的因素,並引導我們找出自己的干擾因子,除了排除干擾因子的方法,也教我們建立執行目標與標準,讓所有的不明確逐漸化為具象,增加執行的可行性與消除內心的不安感。在這階段的互動中,講師反而不說明記憶的策略,而是先從我們自身的內心開始探討,挖掘自己的擔心與焦慮,這告訴我們一個大重點:埋藏於自身的負面情緒總是影響記憶的儲存量。此段活動較著重於如何建立自我的目標,乍看之下與記憶毫無關聯,但透過記憶與情緒及目標的關係,使我們在提升記憶力之前,不得不正視最一開始的大方向。

 

        如果說前面的活動是自我認識的後設認知,那麼這階段則屬於記憶技巧的後設。講師運用名詞記憶的活動,使我們得知邏輯性地分類項目與歸納抽象意義是增強記憶的一大策略,並且強調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十分重要。如果只專注於知識的枝微末節,卻無法將其脈絡做掌握的話,很難做到整體性的連結。我認為在我過去的經驗中曾經出現這樣的學習錯誤,總是忽略知識與知識的關聯,導致大考測驗無法取得亮眼結果,經過讀書方式的調整,我發現自己的讀書盲點就是缺乏統整性,以致無法發揮最佳實力。

 

        這個講座帶給我最大的益處是建立具體目標的方法,盲目的執行只會使讀書失去效率,應該要學會如何告訴自己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應該做到什麼事情,越詳細越明確的目標,才更容易執行成功,不但能從中建立自信與成就感,更能有效完成自己所想的任務,這是在過去的教授中,我所不知道的策略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