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宇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今天教發中心邀請到理白小姐 Elaine,擔任理財系列學習講座的講師。在參加這堂講座之前,我就已經在社群平台拜讀過講師的一些分享內容,例如投資理財、成長思維、護理師職涯等議題,相當豐富多元,也讓人獲益良多。因此對於講師今日的講座內容真的非常期待,也很好奇講師是如何從一名醫學中心的精神科護理師,踏上創業之旅,並獲得階段性的自由生活。
講座一開始講師就讓我們反思兩個問題,包括我們為甚麼想要理財?以及我們為什麼想要達成財富自由?我認為這兩個問題成功貫穿整場講座的內容,也成功引起了我對老師後續分享的聆聽動機。在這些問題中,我最先反思的是如果我只為薪水而工作,我的生活將因此而陷入平庸之中,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幸好我從小就想成為一名老師,並經歷四年來的所學與實務經驗,確立自己的教育理念-期許自己在孩子心中是充滿愛與溫暖的老師,也是一個願意溝通對話的老師。即使必須保有原則和底線,仍減少對孩子們天性的壓制,以真誠與學生相待、以信任感為基礎,以愛包圍學習環境,充分同理他們的發展與特質。此外,我想努力帶給學生五心級的教育,莫忘初衷的熱忱,保有童心的思考,用心設計每個課程及活動,細心引導學生、適時給予鷹架,然後讓自己和學生都能開心體驗並全心去感受。最後在教學中,學生將會發覺老師也是和他們一起不斷在成長精進的學習者,一起抱持著對未知的渴望,勇敢去探索世界,解決生活問題與未來挑戰。所以從反思中我可以理解到我並不是為了從事其他興趣而達到財富自由或進行理財,而是在自問自己後,我希望能透過理財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並在財富自由後,有更多的心力投入到我所熱愛的教育志業之中。若能夠減少經濟上的負擔壓力,自己將有更多時間投入熱愛的教育志願服務及學習,並且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除了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包括記帳與理解想要和需要的區別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斷捨離精神的培養。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無論是人、事或物,這些不需要的東西都應該有屬於他們的歸宿,若不需要就儘管放手。曾在相關書籍中看到一個很棒的觀念:「斷捨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斷捨離是生活的減法哲學,減去多餘的物品。在這個汲汲營營的世代,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更多,並與他人不斷比較。但其實認清自我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了解深層需求,堅定人生的信念,才能脫離對外在物質的追求,獲得真正的加法功效。
最後,我很喜歡老師在講座結尾的小提醒:小心兩種小偷-夢想小偷與時間小偷。在我們確立目標後付諸實行的過程一定會遇到一些人嘲笑我們的夢想,或是受到一些誘惑而迷失方向,但我們都應該堅定自己的本心,夢想這條路跪著也要走完。而我一直都相信著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我們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自己完成。所以很感謝參加這堂課程的自己,不但理解了基礎的理財技巧,幫助自己能在生活中落實,培養正確的財商思維,更鼓勵了自己勇敢追夢,或許我還應該再奮鬥一段時間再來煩惱財富自由的事情。願今日參加講座的每個人都能財夢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