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盈盈
人文與社會學院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專案」這個詞,在我的生活中不太常見,也可以說是陌生,看起來比較像是出社會後所接下的工作項目,因此,為了想認識和了解新的詞彙,也期望能增加處裡事情的能力,讓我產生無形的吸引力。
講師首先是介紹專案的定義,這才讓我瞭解到專案很像是面對一件事情,一件即將要處理的任務,而專案管理是可以讓專案能夠完成的處理方式,良好的專案管理可以讓一件專案順利完成,然而,若是沒有事先了解細項的規劃,則極有可能會出現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導致事情無法順利達成,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以及生活。講師透過不斷地舉例,而讓我們理解可視為專案的範圍和其特別的地方。
而從講師的解說中,使我了解到,專案會有專門的團隊,並由一個以上明確的目標和期待來達成連結,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目標,而每一個專案會因為客人或項目不同,而有所差別,因此,專案有獨特的性質,也會讓每次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所以,每次在面對專案條件不同的狀況下,都需要對時程做妥善的規劃,才能減少失敗的機會,並使每一次的做法、行為,都成為未來的養分之一。而依照時間、成果、團隊的差異,專案工作和日常工作的項目會有所區別。
而我在講師的說明當中,理解出了一個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的經典名句。第一個是「其實,心態才是決定分類專案工作和日常工作的方式。」我認為這有別於需要以定義來區別的分類方式,但又覺得這不無道理,如果把每一項工作都賦予它存在的價值,可能視為一種挑戰或從過程中找到樂趣,那就是把工作歸類在專案工作;然而,如果把一件工作當作是無聊、枯燥乏味的事情,並且需要持續進行的事項,也因為工作會占據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如果把除卻工作的時間當作一種解脫或快樂源泉,那就使得每天都沒有動力,而讓生活周遭均充斥著負能量。然而,就像是老師提出的問題一樣,學生如果把作業報告,當作是日常工作,是一個需要長期持續進行的行為,而且收穫到的成果都差不多,那我認為做報告這件事情就是被視為沒有樂趣的事情。可是學生又是一個最常面對作業報告的群體,而長期被迫接受的後果,也只會更加地覺得心煩和不斷地減少耐心在作業和報告上面。令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是,講師講了一個把日常工作當作專案工作的例子,原來只是日復一日的平常工作,卻依靠自己的行為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日子,這個例子也讓我意識到心態掌控了一切,它可以使人不作為,也可以讓人自願地伸出雙手,決定權皆在喜歡或不喜歡、感到有趣或無趣,而在不同視角的情況下,心態更是可以轉變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進而產生不合常理的變化。
我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也喜歡觀察周遭特別且有趣的事情,但是只要接觸到課本上的新舊「知識」後,除了老師為了說明而舉例的故事外,都會自然轉變成完全沒有求知慾望的感覺,自然而然,在成長過程中所吸收的知識,都在考試結束後均消失的無影無蹤。然而,直到大學初期,我觀察到周遭的每個人都有特別喜歡的事物和其特別擅長的地方,使他們在和那些有關的領域上時,均會散發著獨特且與眾不同的光芒,而看著他們在講述時眼中有光的模樣,這讓沒有特殊專長和興趣的我無比羨慕。為了能讓自己產生自信美而散發出光芒,因此,無法躲避且非常大量的報告與作業,就成為我訓練基礎能力和培養興趣的重要管道,除了能加強書寫和口頭表達之能力,亦能在各種主題中,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而更深入的瞭解。
因為我有想要成為的模樣,同時也是一種自己對未來的期許,改變了思考模式,也轉變了看待事情的心態,進而產生動力促使我朝向目標前行。
我,有願望,有想要成為的目標,而令人慶幸的是,我正在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無論過程是多麼地彎曲,也不管情況如此地艱難,更不論經歷了幾次失敗,名為希望的光能照亮並指引著前方的路,我只冀望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