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妤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升上大三後,課業壓力就越來越繁重,身為教育系的我們,在精進課業的同時,更需要利用課餘時間培養實際授課的經驗與能力,增強自我的實務經驗,但有限於在實際現場授課的環境,我們決定採用自主學習團體的方式,夥伴輪流試教,其他人扮演學生的角色,互相學習與指教以改善教學上的不足與盲點跟增進我們的教學力,因此,我們這次組成的自學團體,就是以訓練夥伴的教學力為目標。我們組成自學團體的學習歷程分為以下這些階段:1.課程設計2.分享、檢討課程設計3.調整、修正課程設計4.籌備模擬試教5.輪流說課、模擬試教6.議課7.共同學習與討論,透過每個階段的歷程,每個歷程都有訂定完成目標,在每個階段中我們主要是以培養教學力且透過夥伴共同學習他人優點為目的,在第一次討論時,當然我們會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透過夥伴的互相指教,找出自我的設計盲點,以平時的討論慢慢調整我們的課程設計,相互學習、相互指導讓我們的課程越來越符合學生,透過一次次的討論與共同籌備試教,在模擬試教時,訓練的不只是教學力,還有很多人都蠻怕的班級經營的能力。在這段歷程當中,訓練了我們的課程設計能力、與學生互動的能力、班級設備操作的能力、班級經營的能力……等等,每一個人的模擬試教訓練,都是我們學習的時刻,從他人的模擬試教,欣賞夥伴在授課時的亮點與適當地的處理能力,將這些優點轉化及運用到我們自己的教學中,並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可以讓我們不斷的省思與成長,透過相互學習,讓每一個人都不斷的進步,讓我們在教學上提升更好的能力。這學期組成這個自學團體,透過相互學習、彼此進步並有效提升教學力是我們的目標,透過這一學期的努力實踐,我們在課程的設計上、教學上都有所成長與進步,也期許自己可以將這些能力實際運用在未來的教學上,且不斷的努力與精進自己。在教育的這條路上,我們人人都不孤單,有夥伴一起相互成長是很大的動力,這學期的結束並不代表這一個自學團體的結束,在未來,大學實習時或是教檢、教甄,甚至是未來的半年實習,希望我們也會繼續相互學習、相互成長,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一群人的力量很大,在學習與成為一位老師的路上很辛苦,但我們都不是一個人,想想有一群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初衷跟夢想而努力,在教育的路上努力且不斷的成長、不斷的精進自己,因此,很推薦在教育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與夥伴組成自學團體或是共備社群,一定有助於在教育的路上努力,讓自己具有終身學習態度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