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惠淳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文學對於我們來說是什麼?在上文學史之前,文學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不論是散文、傳奇、詩賦、小說…等等。到上到文學史時,才知道文學發展與當時的政治風俗、人文生活息息相關。而文學史的課程帶領我去看見那些文學背後的事,不論是作者的生長時代、背景,抑或是他們的春風得意、落魄失意,都可以看到孟子「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意義。上完文學史我也才明白什麼樣的文體所展現的是什麼樣的情感,文體就像文學家手上的顏料、畫筆,他們用什麼樣的色彩和筆觸,來完成人生的畫卷。有人將抱負寄寓其中,也有人造出了他們的理想世界,也有人花一生的時間去追尋真理,亦有人期望在詩中見故人。文學史就像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濃縮在一年的課堂、薄薄的課本中,我在課堂上經歷歷史、在詩詞中遨遊,神思其中,不免為文學家短暫的一生卻迸發出璀璨的花火而動容。從課堂中,我也才真正理解文學自帶的「療癒力」,不論是文學家以文學自癒,或是讀者從中獲得療癒,都能藉由文學獲得力量,學會去體會情感,進而以更寬闊的思想包容他人。
因為我很喜歡文學史,也剛好有工讀需求,便自告奮勇當王琅老師的助教。這學期是我第二次擔任老師的助教,同樣是中國文學史的助教。綜觀這一年來的工作,雖然事情不多,卻也學到許多東西。在不斷幫老師校稿的過程中,我反覆的查找資料、尋找原典,學到了不少用字,也看見更多作品,了解更多文學家的生平往事。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幫老師製作「宋代文學」的PPT。這份PPT不僅花費我許多心力去美編,也思考如何用精簡的架構圖去呈現,讓學弟妹們更好吸收內容。北宋時期的「新舊黨爭」影響許多文人,蘇軾的烏台詩案、王安石從主持變法卻反被新黨背叛、司馬光年老復位時為了在有生之年拯救北宋,極力廢掉新法,卻動搖國本。文人們一方面為政治爭得你死我活,另一方面卻能拋開思想相左,去欣賞敵對黨人的為人和作品。對我來說,文學史動人的不僅僅是作品,還有文人們相輕也相惜的情誼。
在高教深耕的補助下,當上助教能得到一筆金額不小的補助。這份補助減輕了我的就學開銷,也讓我更有餘裕去購買文學相關的書籍,精進文學方面的實力,不論是文學創作,或是文學研究,都能在我的大學生涯持續提升。很感謝王琅老師這一年來的照顧,除了工作上的聯繫,老師的關心和交談都讓我感到溫暖。也很感謝學校和教育部給予的機會,讓我勇於爭取擔任助教,也在工作時兼顧學習與生活費的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