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倍禎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此次伴學成長教學的內容是擔任教育系一年級學弟妹們的同儕教練,雖然我們這些學長姊是以「教練」著稱,但是我覺得我們和學弟妹的關係更像是他們的直屬學長姐。在這學期擔任同儕教練的過程中,其實我自己也從學弟妹們身上學習到很多,像是學期初的時候,我都會問學弟妹們他們在選課上有沒有什麼問題?在生活中有遇到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問題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一來是確認他們有沒有遇到困難不好意思向我開口;二來是藉機關心他們的生活日常,與他們拉近距離。但是令我訝異的是,大多數的時候,他們都會回答我他們有遇到可能是課業、打工或是社團的相關問題,但是自己已經解決完了,或是他們已經找到解決的方案來跟我討論。
我覺得在這屆學弟妹的身上,我確切地感受到他們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性,這或許跟他們是108課綱所培育的世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就如課綱所說:以「自發學習、群體活動、社會共好」為基本理念,培養孩子自動好的學習態度與能力。我覺得在這屆學弟妹身上是真的可以看到教育政策在學生身上成功落實的效果,這是讓我十分意外的,儘管自己是出自於教育學系,但我自己認為一個政策在施行時是需要花費長時間的努力,以及不斷的修正才能在標的人口中看到些許的成效,所以在短短三年內就看到有那麼顯著的效果確實是讓我很意外。
在學弟妹身上我除了體認到新課綱的實施與成效,並且透過他們學習到自主能力外,我也收穫了一段很特別的友誼:在一開始學期初時,因為是藉由遠距的形式認識彼此,所以我跟學弟雙方並不太確定對方是長什麼樣子?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的相處模式又是什麼樣子?然而,就在一次系上傳情結束後,我拿著東西要去給旁邊的熱舞社的朋友,與他們分享這次的傳情,卻在我朋友的旁邊隱隱約約發現一個有點熟悉,卻又不太認識的面孔。我突發奇想地的眼前這位「熟悉的陌生人」說:你長得好像我同儕教練的學弟喔。學弟竟然也風趣地回我:你長得好像我學姊喔!於是我和同儕教練學弟的第一次見面就在如此特殊的情況下次發生了。在面對面接觸之後,我發現我們透過社交軟體對話的氣氛友變得更輕鬆,相處起來也不再那麼拘謹,這樣的經驗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認識一個人還是要透過實際相處、見面後才會比較深入的了解對方,無論是他真實的性格、說話的方式或是雙方的合拍度等等。我想可能有很多同儕教練們也是這樣認為,所以在這學期的同儕教練會議時,很多人都提出在學期初應該要有個見面歡的儀式,以此用來拉近雙方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