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君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幾個人幾種想法,因為大家都是製作裡的一部份,所以每個人發表想法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我認為尊重創作者是基本,雖然這次不是委託設計,是我自告奮勇說願意做的,作品當然無法完全貼合團隊或製作決策者的理想狀態,但畢竟我是一個正在學習的新手,我願意接受批評與指教,但是在溝通協調的時候,心裡並沒有感到舒坦。大家在製作上內心產生的焦慮與急躁,不僅要克服技術上的障礙,還得克服心理上的難關,我與導演、執製不斷進行溝通與磨合,他們可以直接說不喜歡作品,並且傳參考圖給我看,我可以盡可能應和需求去做調整,盡量達到雙方滿意的作品,為了顧及團隊合作的關係,在本次製作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心臟。
這是在大學戲劇系的最後一次製作,期初想要把在這三年中所學到的應用在製作裏,於是我不自量力地嘗試不同職位,想要靠自己所付出的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喜歡自己與別人擁有不同觀點,因為之間的想法落差,彼此為了想辦法削弱化差異,過程中的溝通與磨合是迷人的。可能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因次經過本次的製作,我的想法多半是負面的。在一個團隊中無法去衡量每個人工作量的多寡,誰付出的比較多?亦或者是誰付出的少?當有這樣的想法就無法構成一個團隊,因為每個人得各司其職,都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這就是製作前分組的用意。個人認為團隊成長曲線與製作成效的相關性高,在執行分內工作之餘,願意幫助其他組的人是很難得的,心中有個助人的動機,可能是我在製作過程中渴求的事情吧,有人建議我可以提前列出需要幫助的事情,然後大家可以更清楚知道該要如何幫助我,但是比起用指派的方式,我更傾向於個人主動的關心,雖然這不一定能得到實質幫助,但是我不會覺得是在孤軍奮戰。
與人交流可以排解孤單寂寞的情緒,可以從他人身上獲取未知的資訊,也可以建立有溫度的情感關係。透過這次的合作,認識了好多不同年齡層的夥伴,他們不會擺架子,不會認為自己是長輩就覺得任何事情都要配合她們,她們做人很謙卑,好於分享,喜歡能與她們像朋友般輕鬆愉快聊天的時候,我喜歡彼此是對等的付出,沒有一方是處於優勢或劣勢,也沒有一方需要欺壓或退卻,彼此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其實有好多人想要感謝,只是怕說出口後會太矯情,只希望這樣感恩的念頭不要被壞的想法給埋沒了。
當有人以阿諛奉承的口氣嚷嚷著,在旁聽得格外刺耳,雖然在上位者可以獲取優越感,可以靠這樣的好聽話來建立自信心,但這不僅產生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更不容易去聽取旁人的建議,如此架高個人與他人的不同高度,雖然表面上服從在上位者,不過內心則不必然。沒有必要應求他者的想法,也無法接受單由少數人發出的聲音,這樣的工作模式團隊會如何成長?在上位者該要如何管理團隊,這是一門深奧且困難的課題。
無論本次的製作,或是製作提及的婚姻關係,我認為,它們的意義在於,個人及夥伴/伴侶能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