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學實驗助教心得

111(2)伴學成長方案-教學(高教公共性)>脊椎動物學實驗助教心得
發佈日期:2023-06-27

林竩霏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這學期有幸擔任了脊椎動物學實驗的助教,除了內容很有趣之外,也讓我受益良多。從一開始的上課介紹魚類的種類及身體構造及不同魚類的各種特色,接著開始實驗課,先是軟骨魚及硬骨魚的解剖實驗,因為這兩個實驗需要提前購買實驗材料,所以凌晨1、2點就要去魚市場採買,而且那個時間是漁夫們剛捕完魚的時間,魚的量是最多最新鮮的,第一次那麼早到魚市場,看到了許多平常在魚市場沒看過的漁獲,覺得很新奇,是一個很棒的體驗,也讓我了解實驗課老師及助教準備材料的辛苦,這些實驗們先後有觀察了魟魚和鯊魚(軟骨魚),吳郭魚及鯉魚(硬骨魚),而魟魚及鯊魚都是我們平常不太會接觸到的魚類,通常只會在水族館才會看到,實驗首先讓學生們先觀察外觀,再解剖其內部構造,而且其中還有學生在實驗中從魟魚體內取出魟魚蛋,這是非常新奇的體驗。而在實驗當中協助學生學習安全使用解剖刀及剪刀避免學生因操作失誤而受傷,教導學生使用工具來達到能不破壞魚類內臟的解剖魚類技巧,親手做實驗能使學生對之前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印象深刻,進而更了解平常在書上所學到的關於動物身體內的知識。之後也觀察了活體的蛇、青蛙、蠑螈等的外觀特徵,以及觸摸那些動物們的皮膚,讓學生們觀察兩棲、爬蟲、哺乳類動物們的不同以及相同,還有動物們在演化過程中的進、退化痕跡,而且課程不僅觀察活體,老師還拿出動物標本供學生觀察那些平常遇不到的動物,如:鹿、馬、穿山甲、石虎、雲豹等。而學生最後的期末作業是從零製作青蛙的骨骼標本,青蛙是老師及我們助教有先人道處理過後才給學生們觀察外部構造,再解剖觀察各個臟器及皮膚和肌肉,其中青蛙的心臟在解剖中還能跳動,且如果使用吸管對肺臟吹氣,會看到肺臟吸飽氣的大小等平時看不到的現象,接著煮熟青蛙,這時候空氣中會瀰漫著一股像是雞肉的香氣,煮熟之後的青蛙才會方便之後將青蛙肉清除,然後為了去除油脂會將骨頭浸泡肥皂水,同時也會順便再檢查肌肉有沒有剃乾淨,接著泡過氧化氫水溶液,使原先偏黃的骨頭漂白,但也要注意,這裡的重點是不能浸泡太久,不然會導致骨頭變得容易破碎或甚至消失,有些組別的就有這樣的結果,讓他們的部分骨頭變得細小甚至不見,這是之後的課程可以跟學生強調的地方,後續在拼裝時,提供拼裝所需的所有材料及器材如白膠及吹風機,也有提供前幾屆分數較高的標本供他們參考動作及骨骼的確實位置,我負責在旁觀察學生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經過這次擔任助教的經驗,對我的個人能力都有所提升,不管是增進關於脊椎動物們的知識,或是學習與老師或學生之間的溝通,又或者在這課程中累積如何協助學生操作的經驗,使我在未來的能更熟練的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