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軒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榮幸本學期能繼續擔任楊素姿教授的聲韻學TA職務,在下學期的課程中,能和同學們透過一學期18週的學程一起相輔相成共同成長,盡力完善自己的經驗履歷。
在課程方面,延續上學期的工作內容,幫助同學們更深入了解聲韻學課程規劃,並從旁協助教授處理較細小機械性的文字作業,再將其修正校訂作為課程參考,除此之外,偶爾亦需要作為同學與教授間的溝通橋樑,將雙方的意見或課業問題作統合傳達,尤其在班級內部各個同學們的問題想法,都應該好好解答對談,以免在課程方面陷入難以跟上進度而被反覆拉扯的惡性循環。
於活動方面,則多以規劃叮嚀為主,事先交代教授提醒的事項與考前預知,又或者是考試安排、座位調整等等,皆是很重要的期中、期末必做要件,在確保同學們都能理解事情後再行監考收閱作業,全是影響能否讓考試完美落幕的重大工程,以監考任務為最,考試期間本就是學生最為緊要的關鍵時刻,然人生都會在關鍵一刻突然生變,有各種攪亂的因素可能會影響進程,這時作為副監考人,就應該盡可能幫助同學們排除不穩定變因,令這場必修之旅安全過線,如有題目爭議、試卷難題、小抄舞弊、如廁喝水之類突發情況,要如何適時幫忙又或是即時制止,都是我從中學習獲得的可貴經驗。
就同我們時常稱讚人能行中庸之道,中庸一詞與我而言,比起「不偏頗」的具體釋義更像是如「適當的」一般的形容屬性,即在該這般時便這般,能在對的時刻下對的決定,好如期完成的目標結果,此則為中庸。故我在執行TA的工作時,總會時常反思我是否有做到心目中「中庸」的定義,就似行政人員下達指令時,我是否有真正讓大家都了解話題意思?是否已經令問題最佳、最簡單化?又或是能否更嚴格?更寬容的處理一些事情?都是我經常放在心中思考的困難點,也是未來總將面對的高牆。
我們碰到問題,都應該抱持著改進的心態去學習,透過反思、詢問其他人意見來改進自己的缺失,在大學的課程中做TA一職,實實在在的讓我學習了不少非學術性的人生道理,要如何精進自己,補足死板的那部分已經成為我目前的最大課題,就像簡單的人數計算,在緊張的環境下我常出現腦袋空白反覆卡死的滑稽差誤,若非素姿教授在一旁即時提醒我,也不知道我會在講台上卡住多久,這都是我以往未曾體驗過的人生經驗,如果我不曾體會過行政業務,在民眾面前當機也不是不可能,沒真正踢中鐵板、栽過跟頭,就根本不會發現到缺失,但本學期擔任TA一職,我能夠由此改過、設想出未來就業應有的任務重點,此乃是擔任課程小助手工作裡最有價值的好處。
如今踏離校園的大門,面臨就業難題乃為我們這批大四生第一道障礙,而我在擔任本學期聲韻學TA的過程中,已經學習了很多,其中價值最高的,是面對挑戰還能不畏懼且挺胸面對的自信,保持著發現缺失能自行檢討改進,與人溝通不害臊的精神與職場碰撞,倘若遇到時代環境的大洪流變遷,只要持有這般不變的根本,相信遲早都能再次迎頭趕上未來的AI新世代。
最後,若能申請使用這筆獎助學金,得以解決繳納購買公職高補考書籍的費用,以及補習班的講座劃位錢,在就業的道路上能較為容易的支付掉學雜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