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君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與婦女會夥伴的合作,即使身為晚輩,但是擁有過去的經驗,相對熟悉劇場中表演的運作模式,更多地是要去帶領婦女會的夥伴們去熟悉,希望他們能盡快了解我們這個領域的事,所以每當有人踩出預先提及的規範,或是抱持著玩樂的心態看待演出的時候,心裡面的聲音是:「為什麼你會出現在這裡?」、「這個時候笑場是什麼意思?」「拜託!可以結束了嗎?我想要去完成今天需要完成的事情了。」、「可不可以就乖乖坐在這裡別動了。」因為沒辦法完全理解她們,所以在情急之下有人做出與自己不合意的事情,便會產生不耐煩與煩躁的情緒。每當出現狀況的時候,就會想到自己第一次演出舞台劇出現的狀況,雖然問題不一樣,但是希望自己以她們還初學者的心態對她們放寬心,沒有必要太苛刻要求,如果決意要達到預定的成效,更應該去瞭解她們,以他者的觀點說服他們配合,可惜的是,礙於時間、機會與緣分,無法與他們分享更多劇場相關經驗。
這次的製作,團隊的每個人兼顧不同身分,無論是幕前的表演者,或是幕後的工作人員,同時擔任幕前與幕後的職位,對我來說角色的轉換是一件困難且具有挑戰性的。過去的經驗,多半只需要完成一件事情即可,如果是身為表導組的演員,要熟讀劇本,事前研究,並做角色功課,在排練期間與導演溝通,並且揣摩角色的內在心境,用肢體與對話表現出來。如果是服化組的,需要在製作期配置好演員的穿著打扮,然後在演出前將演員從頭至腳,打點成劇中角色。如果是行政組的,得籌備製作的金費、資訊通路的宣傳、票房業務的估算、前臺觀眾的招待、管理金錢的收入與支出,還有其他細節的行政業務無法一言蔽之。
本次製作除了工作分配量不大相同,製作歷程也別於過去,舉服化為例,去年學年製作,各組有指導老師帶領完成進度,學生為指導老師的輔助與執行者,我們只要依從老師指派下來的任務執行即可。今年畢製服化組別沒有請業界的專業顧問,作為服裝設計,得在劇本定稿之前就要有初步構思,然後規劃製作進度表、初估預算,一切從零開始,恰好服化組的成員不是只有我一個,並非孤軍奮戰,不過剛開始少了一位夥伴可討論,可能是因為繁忙課業,與在團隊中身兼多職,無法再給予協助與建議,於是關於製作前的設計思考與製作規劃,只能在有限的資訊中進行獨立作業。
個人想法不一定能應求整個團隊,也因此開設計會議能整合大家的想法,透過各組別的報告可以知道各設計的想法與進度,其他人可以用尊重的態度給予建設性的批評,我認為如何給予建設性的批評很重要,當在傳達個人對於他人想法時,聽者對於建設性的批評不會感到不適,經過理解後聽取其建議,使其提高作品的效能。不過如果遇上與個人認知落差太大,我多半不會給予太多的意見,因為價值觀的差異很難去說服他者接受我的想法,如果沒有構思好說法,魯莽衝動的言論無助於團隊發展。
有時候經常發生溝通無效的情況,因為雙方都堅持站在自己的立場,因為想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那一套,於是在溝通上帶有情緒,因此無法達成理性溝通,反而只是在意氣用事地爭輸贏,無效溝通沒辦法發展,此外劇組內的成員都是成年人了,沒有一個人需要接受任何無理取鬧的脾氣。因為有時後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透過中介角色來溝通,在某些時候可以避免情緒化溝通的問題。記得某次在調整時裝秀穿搭的時候,我希望可以扣合身體自主權的教案內容,希望演員能穿著嶄露身體部位的衣服,但是每個人接受的範圍與區域不同,所以我需要模特兒交換組別,於是我將想法提出給導演,但是我們的想法出現分歧,他認為人員交換會需要讓素人演員重新適應夥伴,於是導演認為按照原本的組合就好,那個時候我的立場在於表現穿搭風格,他的立場則是盡量減少帶給素人演員麻煩,那個時候感覺對方都還滿堅持站在自己的立場,繼續下去也無法達成共識,於是我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給第三者聽,這樣比較能減少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