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瑜萱
教育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我想這就是合作學習團體所帶給我的最大啟發。
仍記得自己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還在迷惘、猶豫、糾結報考的類科,是要選擇學了四年的特教組,還是要選擇扎根不深的小教組,一直到了大四上學期,和幾位後來讀書會的組員聊聊,發現我們那時都有一樣的煩惱,但也因為有這份「普同感」,知道自己未來備考的路上不會孤單,讓彼此焦躁的心安定了不少,也慶幸最後成為一起為小教組打拼的夥伴。
後來來到大四下學期,距離教檢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也是最後的黃金衝刺期,那時候的我們都是單打獨鬥的狀態,甚至也因為大四上學期仍有繁忙的課業,準備程度並不是非常足夠,當時班導師建議我們成立讀書會,一起討論歷屆試題,所以我們便決定成立讀書會,期盼藉由團結的力量,來因應教師資格考試的到來,幫助彼此「回游上岸」,順利通過考試。
雖然我們覺得這樣做會耗費大量時間、壓縮到自己的讀書進度,但我們還是認真地投入、做好每一份的試題解析,在執行讀書會的期間,我們分析了105年到111年的考古題,透過分工合作、相互討論,輪流撰寫各科目的詳細解析,並製作成共同筆記,進一步加深對考試內容的理解,也透過大量試題來掌握考點及趨勢,而我們也發現這樣的方式也讓我們事半功倍,能更有效率地準備考試、加強記憶。
在這段枯燥乏味的備考過程中,幸好有讀書會讓我獲得支持的力量,每當我感到挫折、焦慮、徬徨的時候,就會與組員相互討論、加油打氣,像是分享彼此的讀書計畫和讀書技巧,或是給予解決問題的策略等等,都幫助我更有動力堅持下去,而讀書會也扮演著督促的角色,尤其每週持續地進行,讓我能夠維持良好的讀書頻率,並且適時地督促自己的進度。
我也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經驗,有組員擅長數學、有組員擅長課程理論、有組員嘗試猜題、有組員提供容易記憶的口訣等等,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鏡,彌補彼此的不足之處,有時候遇到難題或是不清楚的概念時,組員的解釋能夠讓我更加深入理解,而當組員遇到問題時,我也能盡力提供協助,這種互助合作的氛圍,讓我們不僅獲得知識方面的成長,更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能力。
回顧這段合作學習團體的經歷,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和支持是多麼重要,這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夥伴,願意在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也更加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希望我們都能夠成功「回游上岸」,通過教檢、完成實習,成為一位正式的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