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419大學生的第1堂理財課——心得

2023青年學習系列講座-心得>1120419大學生的第1堂理財課——心得
發佈日期:2023-08-04

許沁函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理白小姐給我的感覺非常溫和堅定,在課堂一開始時,她先引導我們思考,理財時最重要的事情。一開始是「為什麼需要理財?」難道理財只是為了有錢嗎?理白小姐先援引自身經驗,告訴我們,找到自己的核心動機與目標才是重點。理白小姐原先是護理師,工作忙碌、需要隨醫院安排換班,這讓她心力交瘁,無法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這讓理白小姐失去了陪伴母親的時間。子欲養而親不待是講者絕對不願見到的。護理師工作雖然繁忙、鮮少休息時間,但只要有目標,就能讓她自律完成。

  「極度的自律,背後是極度的慾望。」在簡報上關鍵的一句話。對我們來說,「自律」可能是遙不可及,或是用來誇讚某個特別人物的一個詞彙。但應該要思及「自律」只是外在表現,促成自律應當需要更多內在思考。「極度的慾望」也就是最渴望的目標,對講者而言可能是陪伴家人的時間,或是實現自我的夢想。對我而言,我期望自己在面對未來的生活不用畏首畏尾,能夠有餘裕、彈性,去學習、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當然,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靠意志力完成所有事情。人類需要適當的休息、補充,乃至於放聲大笑、盡情哭泣。接下來的主題:「當作一件是堅持不下去時,你可以反思!」首先,為什麼你沒辦法堅持下去?其次,你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是什麼?最後,是不是動機不夠明確或不夠強烈?

  講師以減肥為例子,說明如何進行反思,無法堅持通常都是因為減肥過程艱辛、沒有找到適合自己並且可以長久的減肥方式。人們通常會把動機設定為「想變瘦!」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挖掘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想變瘦的原因是什麼?不喜歡自己的體態?希望可以穿下某件衣服?為了健康?為了人際?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只有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渴望改變的事情,才會對目標產生極大的堅持跟自律!人並沒有那麼神奇,無法只靠信念就完成偉大事項,通常是一步一腳印,不斷提醒自己「夢想就在前方」現在的努力才得以堅持。

  人類長存好逸惡勞的習性,理財也是,當目標不夠精確的時候,就會想要享當下的樂。可能是突然喜歡一件衣服、突然想要一個包,無法捨棄慾望卻捨棄目標。抵抗衝動消費,就要找到衝動消費的根本原因。理財其實不過「開源節流」四字,節流聽起來貌似容易,但卻是對抗人心的一大關鍵。講者解釋,人類是情感的生物,我們應該從情感下手,而非理性說服自己。從情感而言,理財目標究竟是什麼?每個人不盡相同,但大家都希望能「自由」。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陪伴愛的人,當自己的情感被打動,行動力就能提高,也更能明確自己的動機!

  不管事目標、動機,都是一個循環,也就是動機–慾望–自律–習慣的循環。確認自己真心的動機,清楚自己慾望何在,自律來達成目標,習慣自律的生活,並且回到動機,仔細復盤。復盤動作十分重要,檢視自己是否還在自己的動機軌道上,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對於自己的內在情況,講者舉了一個例子「為什麼加盟同一家店,會有不同的結果?」50嵐每一間加盟店的配色、風格幾乎相同,但是不同加盟店之間給人的感覺卻有極大的差異。來客數多寡或者是整體店面給人的氛圍,可以說是由加盟者的內在狀態來決定的!宇宙運行跟隨吸引力法則,能量強的人會與能量強的人互相吸引,換言之,若自己一直處於能量低迷的情況,也很容易吸引到負能量的情境、人物。若想擁有好的貴人緣,最重要的無非從自身出發,只有展現出對生活的渴望、對生命的期待,才能讓更多想提供幫助的人發現你!吸引力法則是我近期很常聽到的一個詞彙,努力的人身邊的朋友經常都很勤奮,對自己很有自信的人身邊也會充滿「愛自己」的正向力量。我很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嚴謹的人,所以我開始在醒來之後告訴自己「我認為我做得到!」、「我就是一個嚴謹的人!」久而久之我覺得自己真的有些微的變化。吸引力法則並不是要到處跟很成功的人攀談,反而應該是從自身出發,尋找能改變自己狀態的方式。將自己變成充滿自信的人,自然就能吸引貴人前來幫助你。

  能量、思想、價值觀、信念、觀念,是比個人的專業、技術更容易決定生命的存在。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論點稍微有些玄乎,但我們不能只相信眼睛所能見到的。像我就人為這世上有許多「冥冥之中」是不能輕易斷言的。講師以一座冰山做為比喻,固定的專業、知識經過學習的到的技能,是外顯的,也就是冰山顯露的一角。但支撐一個人的更多是能量與狀態,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建立自己飽滿的能量場。最重要的是,講師希望我們不輕易氣餒、呈現低頻狀態。

  接下來講師開始介紹「種子法則」,銜接在吸引力法則之後,非常流暢且關聯性很高。有點像在闡述「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概念。每一個在生活中遇見的事情,都將他們認為是一個種子,以善意、果敢將他們重進明為生命的土壤裡,未來他們就能長成飽滿的果實。講師分享了她一直默默耕耘學習的理財知識,原本只是想要讓自己過得比較富足,但累積之下卻成為現在她賴以為生的技能。種子很小,但果實卻很大,修正自己的行為,以善意灌溉周遭,自己也能收成滿滿的善意。反之,以惡渡人,人以惡渡之,在這個世界的循環當中,每個人的角色都舉足輕重,所以我們要謹慎看待自己的所言、所思、所為,以期能創造正向循環!

  「覺察你做任何事的起心動念」這邊講師給我們一張意識能量層級表,讓我們審視自己在做任何事的能量狀態。低頻、高頻的能量會形成很大的差異,通常豐盛的心理狀態,給予他人的行為會是高頻的能量。像是「感恩擁有的一切」&「為愛出發的行為」,這些正向的情緒都屬於比較高頻的情緒,也能吸引到一樣擁有豐富、豐盛內在的人。我們可以看到,懂得感恩的人,身邊的人通常都充滿愛。懂得給予的人,身邊的人也都很大方、不藏私。人們互相影響,好的頻率能創造好的交友環境、人際關係。相對匱乏的則是「好窮哦!」、「忌妒他人」等,我們可以將這些轉換成「我相信自己會富足、有能力富足」、「我很高興他們的擁有,而我相信我也能擁有自己想要的」,轉念就能讓生活中充滿祝福與感恩。

  談錢很俗氣嗎?講師提出一個概念,或許我們避而不談錢是一件把錢推得越來越遠的事。正因為我們想變的富足,所以討論金錢必不可少。我們閉口不談,就算遇到某人欠自己錢也容易焦躁不安。「我跟他討錢會不會顯得我斤斤計較?」、「講錢會不會很庸俗?」當自己在思考這些事的時候,又產生匱乏、內耗的情緒。其實我們應該平常心的去談論錢的事情,就像討論一件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事。朋有欠你兩百塊,可以說:「你之前有跟我借兩百塊耶!」作為一個友善的提醒,除了可以避免自己一直心有芥蒂之外,這本來就是生活中必須要討論的事情。雖然我也會對金錢難以啟齒,不想講錢,但是只要自己心態改變,就能漸漸的將這件事變成普通對話,不害羞,也不討厭。講師說:「錢示愛的代幣,越談越豐盛!」我很認同,也很喜歡這句話滿滿的能量!

  理財,無非「取捨」之間。理白小姐特別提到斷捨離的重要性「釐清我與物品的關係」可以將物品與自己的關係大致分成「上緣」、「中緣」、「下緣」。上緣就你看到它會怦然心動、感到開心、能提升自己的價值感,且是自己能力所及的物品。中緣就削減不少,通常是熱情不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雖然已經沒那麼喜歡了,但還是會捨不得。下緣就是需要捨棄的物品層級了,讓自己感到煩悶的、看到容易自卑自責的,或者是早就感到厭惡的,這些東西除了佔位子、讓自己心情不好之外,百害無一利,就是斷捨離最需要捨棄的。講者舉例,像是前男友送的東西,看到就想到已經分手的前男友,這就需要早早丟棄了!

  而捨棄如果覺得可惜的話,其實物品有許多好去處,可以「送出、捐贈、賣出、回收」,可以送給有可能喜歡的朋友、捐給有需要的人,物品狀況還很不錯的話,就可以選擇以二手價售出。不只可以造福下一位喜歡、需要的使用者,還能為自己創造正向的循環,不僅家裡的空間變多了,還能讓物品延續生命力。若真的無法贈與、販賣給他人,回收也是很好的做法,不堪使用的物品,我們能與之道謝,感謝它的陪伴、服務,好好地跟它道別!斷捨離最終的目標,就是希望整個社會的物品都能適得其所。很像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概念,只是將主角換成物品。為它們找到最好的歸宿吧!

  當我們擁有自己的空間,空間裡不再堆滿各種用不到的東西,就可以開始審視自己的時間。「你的時間價值多少錢?」我們希望可以學好理財,但必須先有「財」才可以理,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但你的時間真的有利用在正確的事上嗎?理白小姐用很直白的方式,將時間分成幾類。毫無產值、價值的時間,大概就是看短影片、玩花時間卻千遍一律的遊戲,這些事情不是絕對不能做,而是我們要學會審視自己,生命中有多少時間都在做這些事?如果已經遠超過有在思考、創造產值的時間,或許就需要調整了!學習新知、做規劃略有產值,進行行銷測試、寫mail給客戶,此時自己的產值已經不錯,就能考慮將簡單的事外包。當自己的產值已經高於一小時一千時,就需考慮更合理的分配時間,務求精準、精簡,將時間花在刀口上,也可考慮將困難的事情外包。當自己的價值已高於一小時一萬時,就要建立自己的團隊,或許能夠進行演說、創新、建立價值觀。這並不是一條絕對的路、分明的階段,而是依照每個人不同的狀況,開闢不一樣的成長路徑。為自己的時間創造更高的產值則是每個人的獨自課題。

  接下來,當我們能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時,就可以來為自己增添技能。理白小姐先解釋了關於「高收入工作」跟「高收入技能」的差異。所謂高收入工作就像大家知道的,醫生、律師等高專業度,且須長時間學習的職業。而高收入技能與之不同,醫生、律師可能會需要在醫院、在法院等,非常固定的工作環境,高收入技能相對有較好的彈性。高收入技能可以是溝通、經營自媒體、銷售、自有產品、設計創造、教育服務、資產管理等。像近幾年的youtuber產業、部落格,這些高收入技能不太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疫情開始之後,許多產業都受到影響,儘管原先的高收入工程師或是企業也因為大環境整體經濟而受挫。但這些年卻是自媒體跟線上教學蓬勃發展的年度,因為現代人的時間實在非常珍貴,所以不論是線上會議、課程,甚或線上交易,都變得格外方便。隔離也迫使大家準備好線上辦公所需的環境,疫情雖重創許多,但也讓我們心裡響起警鐘,過往生活的安逸是否需要調整了呢?講者鼓勵我們,現在身為大學生的這個階段,最適合探索,也可以毫不膽怯的犯錯。如果從現在開始累積作品、自媒體的粉絲,甚或學習各種技能,除了能獲得各種學生優待之外,還可以很容易獲得資源。像是我們聽各種主題的講座、工作坊,都有學校協辦,趁這個年紀累積經驗、失敗,未來就能更得心應手的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

  我自己對經營自媒體比較感興趣,也比較有方向。經營自媒體是相對門檻較低的高收入技能,所以講者也講得特別詳細。不管是拍影片、寫部落格,還是經營FB、IG等社群。累積粉絲、讀者、聽眾,就能經由撰稿、業配、互惠等方式獲取資源。目前產品已不像過往需要大量向電視、報章雜誌投放廣告,反之大家比較常使用手機、youtube、google等等。這是目前最需要投注人力的地方,將產品用文字、影片、圖片分享增加銷售量。這也是建立個人品牌的好方式,有許多圖文創作者都是從自媒體開始,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花為實體店面、商品的大有人在。人潮就是錢潮,之所以要從現在開始累積,就是因為現在最需要建立的是「知名度」,當粉絲日漸增多時,也可以預期收入得到穩定的成長。但是在經營自媒體時也不能閉門造車,應該適時吸收各方知識,充實自己的內在,不斷與時俱進才是良方。

  我在聽完演講之後也嘗試創造自己的部落格,並且也試著寫了幾篇文章。在參考過其他部落客的寫作方式之後,對這個產業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我可以理解講者為什麼一直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因為人類貴在思想,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讓我們分辨、學習、選擇值得自己學習的。只有替自己的生活把關,才能更好的理財。理財其實不只關乎錢,我們常常以為理財就是討論錢,但從講者的演講架構而言,可以看到,真正討論到錢的不過十分之一。能直接影響到物質、外在表現的,往往是內在的能量跟情緒。能夠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整頓好自己的生活,朝自己的目標前進,才是「理」的重點。「財」則需要掌握好時間,妥善運用時間,增進自己、聽演講、擔任社團的幹部累積經驗,都很值得,最忌諱毫無目標虛度終日。我們都有夢想,夢想不會自己實現,只有我們踏出每一步,仔細耕耘、努力學習,才會遇見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理白小姐最後提到為什麼叫自己「理白小姐」,因為當初她也是理財的小白,想分享自己對理財的見解與學習,所以以此為名。理白小姐的演講十分激勵人心,也沒有什麼艱澀難懂的訊息,都是一些我們能在生活中完成的事情,只要留心改變,大家都能從理財小白蛻變為生活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