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舶駿
管理學院
經營與管理學系
透過這次的比賽老師要求我們使用與人相關的議題來做發想,而我們這組注意到台灣的犯罪的原因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除了在社會上的新聞報導或是在親自遇到犯罪時才會知道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下一秒就會遇到犯罪,而在社會上我們所看不到的地方仍有許多犯罪正在醞釀與進行,而這些大大小小的犯罪往往是迫於生活所困抑或是許多隱藏在背後的祕密,或許這些被稱作罪犯的人們並不是真正想要犯罪,而是在經歷許多方式都無果後的最後手段才會使他們犯下了罪;也許是因為眾多因素才促使他們違反了社會的秩序,可能是年幼家庭不和諧、被金錢逼得走投無路、社會的歧視......,社會上所發生的各種事情套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不同的事,有些人就為被這些事情所滾成的巨大雪球壓的喘不過氣,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以台灣的社會和經濟因素、家庭因素與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程度這些數據來分析這些問題是否會導致社會上產生犯罪的問題,最後,則是這些犯罪過後的人是否會再次重新犯罪抑或是重新回歸社會。台灣要成為更進步的國家,社會上的犯罪問題必然是政府所需注意的一大問題,當一個社會上不再出現犯罪問題後必然是這個國家已經解決了所有社會上所發生的問題,將未來會造成犯罪的因子排除掉,如:對於有家暴家庭的小孩進行更好的輔導、追蹤現況,避免未來可能成為下一個施暴者。但這樣的社會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如何消除犯罪仍是我們所需注意的問題。在我自己所做的有關精神犯罪與家庭暴力的部份,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家庭狀況以及精神疾病會影響到這個人的生活狀態,並且可能會產生許多犯罪的因素,因為人在一生中第一個接觸的事物就是家庭,因此一個家庭的情況以及在家庭裡面所發生的事情,日後都會強烈影響著這個人的所作所為以及自己如何處理問題,而不穩定的家庭環境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假如沒有人在家庭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對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或行為矯正,可能促使他在成年後涉及家庭暴力和犯罪的風險。而當我們從家庭施暴者的方向來看,雖然說當下所發生的暴力行為是不可原諒的,但我們大多時候都不曾想過在這個施暴者背後是否曾經發生過怎樣的事情,可能為小時候曾經遇過相同的問題但沒被社福機構即時輔導,但這樣的問題就牽涉到政府投入在社會的投入裡面,假如政府不正視在家庭問題上的投入,那麼這家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創傷誘發的犯罪下繼續使下一代承受創傷,(圖八)為民國100年到110年的兒童家庭暴力案例,雖然在近幾年案例有下降但相比民國105到108年仍有增加的趨勢,不過也看出台灣在家庭暴力防治有下許多努力,不讓家庭暴力的創傷或是促使兒童在未來因家庭暴力產生錯誤的觀念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