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財富自由:投資理財」(進階)講座心得

2023青年學習系列講座-心得>「邁向財富自由:投資理財」(進階)講座心得
發佈日期:2023-12-10

梁加憫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講師在講座的一開始先詢問了我們之前是否有參與過理財系列講座,並確認此次參與的同學們對於理財知識及相關工具是否具備ㄧ定程度的概念,因為此次的主題內容相對特殊ㄧ些,我認為是比較非大眾所熟知的所謂「理財工具」,講座主題為—「保險理財」。

在進入主題前,講師先以數個項目來讓我們從「外在狀況」與「內在狀態」為基礎,判斷自己在金錢使用上的心態或是行為是否有需要調整的部分。以外在狀況來說,可以從是否亂投資賠錢、想要有被動收入或是亂房貸、信貸來判斷。另一方面的內在狀態則是,是否想不勞而獲、缺乏安全感、以為投資穩賺等來觀察。藉由這些項目,我們可以看看自己對於金錢運用或是投資是否有錯誤的觀念,若有則需先改善這些行為或是心態,才可以開始進行投資。

審視完自己對於金錢的觀念後,講師給我們十個關鍵問句,讓我們能透過這些問題來釐清自己在存錢上的目標,或是評估自己在收入方面的狀態如何。

以下節錄幾個問題作為記錄補充:

1. 你之後有想完成什麼夢想嗎?

2. 有沒有什麼你不做會覺得很遺憾的事?

3. 你每個月最多可以存下多少錢?

從這些問題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想要把錢用在哪些地方或是希望自己能如何管理金錢,有助於培養良好的理財觀念。

 

接下來,進到此次講座的主題內容,講師首先從認識保險的基本名詞開始說明,分別有以下三個重要名詞:

.要保人—

    也叫做投保人,也就是和保險公司簽立合約並支付保費的人。

.被保人—

    是保險被保障的對象,也許是自己、父母、配偶或是小孩。

.受益人—

    當被保人發生了ㄧ些問題時,就會給付保險金給受益人。

 

介紹完保險的基本名詞後,講師分別介紹了五種常見的保險形式,並說明ㄧ些投保前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以下摘錄自講座筆記:

1. 壽險(還本型、定期)

.評估期限:要評估自己承擔債務的期限

.評估受益人:假設受益人是你的小孩,如果它還要20多年才有財務自主的能力,那定期壽險就要涵蓋超過20年。

.評估保額:要選擇多少保額是看我們身上有多少債,還有受益人需要多少錢。

2. 意外險

顧名思義就是意外的壽險,可以說是基本需要配有的保險,以在發生意外時能有一筆金錢作為即時的使用。而意外險也是目前所有保險裡槓桿最高的保險。

3. 實支實付

分為「住院的實支實付」與「意外的實支實付」。前者要啟動的第一個關鍵就是一定要住院才能獲保,而住院期間自費的開銷(如手術),限額內都可由實支實付去支付。後者則是非住院、非病毒引起的,像是跌倒去看醫生治療以及復健,都能在限額內申請理賠。

4. 長照險、失能險

可以為老年做好預先規劃,以免老年時身體不好需要請看護卻沒有資金,所以可適度的規劃長照險及失能險。

5. 儲蓄險

主要適合有充裕、多餘資金的人,或是有財產繼承需求的人。儲蓄險非常適合拿來做資產配置,如果已經投資了股票、房地產,接下來則可考慮適時用儲蓄險來分散風險,做到更好的資產配置。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先有「緊急預備金」後,再購買儲蓄險,以避免需要用錢時解約造成虧損。

 

聽完講師對於常見保險形式的介紹後,讓我對於這些保險名稱與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以往都覺得保險種類非常之多,每次聽完都忘記或是因為了解不充分而混淆,但在此次講座中,講師以非常容易理解的用語說明解釋,也讓我對於保險這塊領域更有興趣想去了解。

而在講座的最後,講師總結我們在下課後能做的三件事,分別是做好金錢信念評量表,然後有意識地了解自己、伴侶與家人的金錢價值觀,以及了解自己現有的保單資源有哪些,讓我們能審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並進一步開始著手思考屬於自己的理財計劃。整體而言,聽完此次講座後我覺得收穫非常多,因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有關保險理財的講座,而這次的學習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保險在理財規劃中的重要性,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財務安排有更清晰的思考。且藉由講師平易近人的說明,大大拉近我與理財知識的距離,提高想進一步去認識的興趣,也期待之後還有機會參與理財相關講座。